专访 | 王野:服务机器人是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重要机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5 19:06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最新推出的第三个全球专题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10月18日至20日在长沙举行。会议期间将举行“从‘制’造到‘智’造”分论坛,来自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共同从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制造”与“智造”仅一字之差,但其中含义截然不同。“智造”的“智”,既蕴含着5G、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同时更体现在制造业理念和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智能制造将带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智”造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机器人产业是近年来全球智能制造业的焦点行业,可喜的是,在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不仅在产品、产能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位置,而且在专利、标准上也与国际先进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重大的战略机遇。为此,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125个人电动运输设备技术委员会服务机器人专家组专家、技术委员会顾问王野。

问:在人们的心目中,机器人是我们进入智能社会的最生动标志。您主要研究的服务机器人,是不是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那种神通广大的机器人呢?

王野:机器人的英语是Robot,其原意并非大家从科幻电影和动画片中看到的神通广大、能力超群的超级智慧生物,而是具备感知、判断和执行能力、能够代替人完成一些工作的自动化机器。

一方面,由于机器人没有情绪和自我意识,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就可以不知疲倦、枯燥地从事繁重、重复甚至危险的劳动。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这种需求更为突出,比如代替服务员送餐、代替快递和外卖运送货物和快餐、代替保安人员巡逻、代替或部分代替护工来护理老人、代替售货员来售卖临时饮料、代替环卫工人清扫垃圾、自动修剪草坪等。机器人在这些岗位上甚至将比人类更平稳出色。

此外,机器人技术也会融入到其他产品中,使其自动化、智能化,更加安全、好用、高效。举个例子,共享单车对于我们已经很常见,在欧美国家甚至还流行共享滑板车,但问题来了:每天对共享车辆进行调度、搬运、归置以及充电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假如我们让滑板车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能力和远程遥控能力,就可以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其实,能实现这种功能的是一种带有感知、决策和自动控制、电控转向系统的滑板车,即把机器人技术融入到了滑板车之中。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也是这个类型的机器人。我认为,把机器人技术融合到滑板车或者汽车里,它符合机器人的定义,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型机器人”。

问:说到智能行驶,好像人们会认为短距离行驶不如自动驾驶汽车那么风光,那您是如何理解低速自动驾驶的发展前景呢?

王野:自动驾驶有低速场景和高速场景。高速场景就是无人驾驶汽车,机器替代人类驾驶员。低速场景主要就是代替快递外卖、餐厅服务员和保安巡逻等“步行、骑自行车”的场景。

相对而言,高速自动驾驶对可靠性的要求极高、成本很高,且一旦失效危害极大。而低速自动驾驶的场景对可靠性要求可以低很多,低成本,失效风险较低,且低速场景很广泛,替代人力的价值并不比道路自动驾驶更低。

我认为低速场景可能会更早大规模产业化。正如我前面所讲的,服务机器人的近未来可能并不是通用性的万能机器人,而是融入到现有各种设备包括电动摩托车、滑板车、吸尘器、电动汽车等载具内的智能化升级的各种产品。一个能够在路面湿滑时主动调整功率输出策略的电动摩托车、一个能够用APP召唤到身边、用完之后能自己回到充电站自动补电的共享滑板车、一台能够自动打扫房间的吸尘器,这是已经产生和近未来会产生的大产业。

问:中国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在全球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王野:整体来看,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学术研究水平正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服务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处在第一集团的位置。从楼内配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飞行机器人等产业,中国企业处于市场领先和技术领先的状态。例如九号公司在2015年即成立仅三年时就实现了对有“全球电动平衡车鼻祖”之称的美国SEGWAY的全资并购,进一步充实了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储备。大疆、科沃斯、石头科技等企业在飞行机器人(民用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真空吸尘器)领域已成为所在领域全球领先的企业。

在酒店和餐厅的末端配送、送餐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也获得了大额融资和全球领先的商业化进展。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蓬勃的工程和产业创新环境,资本环境和大量优秀年轻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大胆尝试。

下一阶段,中国机器人产业可能会面临目前的产业领先如何走向学术和研究创新领先的挑战。

问:您畅想的未来的机器人世界确实让我们憧憬,要实现这些,我们的科学家们正在如何努力?

当前智能服务机器人学术进展和产业发展虽然比较火热,但都还处在发展的早期,距离大众预期中的“好帮手机器人”都还有不小距离。这个期间,我们一方面要寻求机器人在清扫、草坪护理、送快递送外卖等领域的有效商业化落地和普及,另一方面也要紧密联系学界,关注和投资基础研究,争取让更通用的人工智能带来服务机器人产业的价值升级,通过更强的人工智能带来更大领域的应用和产业价值。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将坚定地从“服务机器人能带来什么独特价值”出发,把机器人技术、IoT技术运用在包括智能割草机器人、智能楼内配送机器人和智能化的电动代步工具等领域。除了以上讲到的机器人共享滑板车这一能够显著节省运营人力的场景之外,机器人技术还能为看上去非常传统的电动摩托车产业带来“自动碰撞预警”“智能化的盗抢场景远程预警”“交通事故自动识别和远程呼救”等传统车辆从未实现过、但通过先进机器人技术可以赋能和大幅度升级电动车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努力让机器人技术在更多领域创造用户价值。

未来的机器人时代,可能并非街上有很多行走的人型智能机器人,而是所有的汽车、所有的摩托车、所有的售卖机和人机交互设备,都是互联互通、在特定场景下能够让你获得更安全、更便捷体验的机器人。中国智能机器人应用类公司大力度投资建立机器人和AI研究院、机器人事业部等机构,汇聚受过良好学术工程训练和胸怀美好愿景的有志之士,一起为预期中的未来而努力创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钦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