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延续了今年以来的高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收入高增速并不意味着收支矛盾化解,绝不能因财政收入恢复较快而放松政府过紧日子这根弦。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财政收入也实现较快增长。持续两位数的财政收入增速,尚不能和“宽裕”画等号。一方面,影响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较高的重要因素,是去年受疫情影响同期收入基数较低,以及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高位运行推动税收增长。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财政收入的基础还需夯实。所以说,应该理性看待收入的高增速,不能盲目乐观。
从8月份单月的财政收入情况看,就很能说明问题。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明显回落,同比增长仅2.7%,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提高以及近期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目前,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不确定性,对风险挑战及相应对策必须充分预判。
从支出方面看,财政支出增长刚性较强,各领域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特别是基层财力较为紧张,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现阶段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巩固经济恢复,需要加大预算支出力度,收支平衡问题更加凸显。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一项长期方针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强化、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就是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节用为民”,做到政府自身的花销最小化、民生的支出最大化。近年来,我国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各项举措不能松懈,特别是要严格预算管理,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把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落到实处,该砍的要砍、该减的要减,深入挖掘节支潜力。
同时,要把腾出来的财政资源,用于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结合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民生政策,在发展中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民生支出资金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同时,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总之,就是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和企业的好日子。
近期,中央和地方陆续部署2022年预算编制工作。编制“账本”需要继续将过紧日子作为基本方针,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值得强调的是,硬化预算执行约束至关重要,只有切实贯彻“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才能把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文/曾金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