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跨海飞梁洛阳桥
北京青年报 2021-08-12 16:00

中国最早的跨海大桥——泉州洛阳桥始建于宋代,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洛阳桥建成之前,当地的洛阳江口仅有一座万安渡口供两岸的百姓渡船过江,然而该地是洛阳江的入海口,风高浪急,往往“水阔五里,波涛滚滚”,因渡江而造成的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巨大的风浪经常导致沿岸百姓连续数日无法渡江。庆历年间,泉州人李宠曾在洛阳江中建造了几个石墩并架上木板作为浮桥供人们过江,然而这座浮桥经常被风浪冲垮。

皇祐五年(1053年),北宋名臣、时任泉州知州的蔡襄开始主持修建洛阳桥的工程。当桥开始修建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洛阳江海口的狂潮急水,传统的建基方式根本不适用于这一水文条件复杂的江海交汇处,造桥的工匠与蔡襄商讨之后,决定采用全新的“筏形基础”,通俗来说就是桥墩两边都造成尖的,像一个船的两端,这样可以减少海浪和江水对桥基的冲击。

洛阳桥 摄影/大宝

此外,桥梁修建好以后,如何加固更是一个难题。蔡襄结合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详细观察和思考,最终采用了“种蛎固基”的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在桥下大力养殖海蛎等水生物,因为海蛎会吸附在桥墩上,它们的分泌物和尸体可以将桥墩的石头牢牢地凝固在一起,这一方法使得洛阳桥在潮涨潮落中屹立不倒。

然而采用养殖海蛎作为加固桥墩的手段最让人头疼的问题竟然是“防盗”!洛阳桥下的海蛎自桥梁建成开始就频频遭到盗挖,北宋元丰年间就曾有官员上奏,请求朝廷下令将盗挖洛阳桥海蛎的人判处2年监禁。

洛阳桥的修建历时将近七年,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后的洛阳桥长约1200米,宽约5米,拥有桥墩46座,雄伟无比。这座跨江接海巍峨雄壮的大石桥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洛阳桥建成之后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曾作诗赞颂,比如两宋之交的理学家、曾当过朱熹老师的刘子翚就为洛阳桥作过诗,首联便说道:“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度瑶琼。”既写出了洛阳桥如虹的气势,也道明了洛阳桥为两岸百姓带来的福祉。

洛阳桥之所以称之为洛阳桥,原因就是它上跨洛阳江出海口,洛阳江的主干流发源于福建泉州的朴鼎山南麓,最后注入泉州湾。洛阳江的得名也有其渊源,相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使得西晋京都洛阳的许多世家大族南渡至泉州附近,发现该河周边的风景和洛阳有些相似,该河遂得名洛阳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洛阳桥在文学作品当中还有了一层特殊的寓意。

南宋时期,在隆兴北伐失败之后,主和派非议纷起,名臣王十朋上疏指明恢复大业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最后王十朋的主战思想不仅未被采纳,他本人也被外放。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被起用为泉州知州,在泉州期间,他便写下了一首《洛阳桥》,诗中写道:“北望中原万里遥,南来喜见洛阳桥。”

南宋后期文坛领袖之一的刘克庄也曾经为洛阳桥写过诗,其中一首当中写道:“面跨虚空趾没潮,长鲸吹浪莫漂摇。”这是赞颂洛阳桥的雄伟,而另外一首看起来就比较有趣味,诗中结尾写道:“乍见桥名惊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西京指的就是宋代三京之一的西京洛阳,宋朝以东京开封府(开封)、南京应天府(商丘)、西京河南府(洛阳)为三京,只不过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三京早已落入异族之手。

在之后的岁月当中,洛阳桥屡经毁坏与修复,到了1932年,蔡廷锴驻军泉州之时将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桥面也增高2米。抗战时期的1938年4月,洛阳桥又被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炸毁2孔桥面,之后多次遭到损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洛阳桥经整修才完全恢复通车。如今的洛阳桥是经过详细勘察之后重新修复的,已恢复古桥旧貌。

洛阳桥也是中国四大古桥当中距离台湾省最近的一座了,诗人余光中曾参观过泉州洛阳桥,据说他以83岁高龄耗时一个多小时、用了1060步走完洛阳桥,回去之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写出了诗歌《洛阳桥》: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最后是我,晚归的诗翁……少小离家,回首已耄耆……”

文/善俊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洪水过后,这群师生踏勘徽州古桥
中国青年报 2024-07-19
美丽中国丨赏古今桥梁 看美丽中国
新华社 2024-06-30
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福厦高铁跨海桥尽显“科技范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1-19
天空之眼瞰祖国 | 瞰闽南海丝文脉
新华社 2023-12-16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中国首条跨海高铁开通
中国青年报 2023-10-12
《追星星的人3》“星星家族”闯关“寻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6
视窗 | 深中通道海上非通航孔桥完成全部混凝土箱梁架设
新华社 2022-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