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2周年特刊丨 成长的力量
上海证券报 2021-07-23 19:51

两年时间,作为资本市场一个新增板块,科创板从无到有、羽翼渐丰,书写独立曲线;一幕幕夹杂着欢笑与烦恼的“成长影集”,勾画出注册制改革的步履。

时间的纵轴,将成长的来路拉成绵延的曲线。从起初25家“先行军”,到如今311家的“科创军团”,4.8万亿元的总市值标刻出新高度;从零起步,科创板IPO融资数额逾3650亿元,占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比重超过40%。

发展的横轴,则在接踵而来的考验中积蓄起蓬勃的力量。科创板逐步集聚起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愈明。尽管遭受疫情影响,2020年度,科创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9%,高于全市场整体水平,尽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

给成长以力量,这是科创板的使命。

回首过去两年,期待的眼神、紧张的嘴角、喜悦的笑容、激动的泪水,共同交织成科创考生的“众生相”。有人星夜奔科场,有人失意归故里,唯以“科创”二字为标尺,选贤举能、不拘一格。过去一年,科创板新增的同股不同权企业达到11家,包容性持续彰显;A股前十大募资规模IPO中,7家均来自科创板,厚重感与日俱增。

登陆科创板意味着什么?科创板企业的回答几乎一致:更响的企业知名度、更好的融资平台、更市场化的激励方式……科创板给企业带来的“获得感”体现在哪里?不仅在于其对企业发展的助力,更见诸对市场包容性、公平性、透明度等制度体系的完善,体现在科创企业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战略地位的整体提升。

历史表明,资本市场每一次重大制度变革和创新,都将使积淀已久、亟待焕发之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科创板的力量,来自于制度创新。将视角推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推动建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审核注册机制、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灵活高效的再融资和股权激励,以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再造发行上市的“营商环境”。立体化的制度创新之下,资本市场生态焕然一新。

科创板的力量,来自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两年间,围绕门槛、估值、流动性等话题,科创板有困惑、有迷茫,有反省、有思辨,有渴盼、有向往……成长的“烦恼”在改革中闪现,在实践中显露,在探索中改进。应该看到,这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之所以能够向前的动力源泉。

时常会有些疑问,叩击这个两岁孩提的心间。譬如,“科创属性”如何界定?“硬科技”到底是什么?对此,市场认知莫衷一是,教科书上没有“标准答案”,导致市场主体短期出现理解偏差,科创板、创业板的差异性定位不甚明晰。

一场关乎“我是谁”的深层求索,在不断实践与回顾的动态调整中寻找答案。正如不同时间窗口、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本身所呈现的面貌各异一样,科创板的定位也紧扣“科创”主题、顺应国家战略发展而变。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创新,都不会是一马平川的坦途。需有披荆斩棘的勇毅,也要有刀刃向内不断自我改革的决心。

赋予成长以力量,这是人们对科创板的寄望。

力量,只有传递才能接续。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科创板统筹推进了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并购重组、退市等一系列关键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和新三板精选层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看成果,科创板改革“试验田”枝繁叶茂、花香四溢;循初心,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愈显愈明。

若把这段高度浓缩的岁月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不过一瞬而已。然而,科创板不长的“成长履历”中,却深深印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血脉基因,和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动力。科创板,自资本市场30年的怀抱里孕育,被泽于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阳光雨露,开创了一段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征程。

当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反复无常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在倒逼中国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科技创新”日渐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眼”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科创板快步走向成熟,既是历史使命,亦是时代选择。

今天,科创板企业群已汇聚一支超过7.5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超过280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均值接近30%。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创板公司持续推进科研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科创板公司平均新增发明专利18项,截至年末平均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04项。

另一方面,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平稳推进,新股发行和定价权被交予市场。尽管在具体机制设计上仍需持续完善,但科创板形成市场化约束机制是大势所趋。

发行价格上,注册制下科创板公司优质优价特征较为显著,未重演历史上市场化改革阶段备受质疑的新股“三高”问题;发行节奏上,科创板IPO持续保持常态化发行,可预期、透明化。受益于投资者结构和交易机制的持续优化,科创板二级市场估值体系同纳斯达克等成熟科技股的估值结构性分化特征日益相似。

非有创新之炬炬目光,不免固步自封;非经探索之漫漫长途,不能抵达纵深。

科创板的考验还在继续。在这场关乎全局的改革中,如何让市场主体“各归其位”,进一步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并践行的命题。

审视当下,中介机构尚未完全转变以监管为导向的执业习惯,与监管“博弈”的心理依旧存在。同时,中介机构职责边界与执业标准仍不清晰,保荐机构与其他中介机构现有的职责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这些,都有待科创板在下一程途中予以解决。

惟希望也,故进取。科创板虽尚青涩,却无迟疑;脚踏当下,心向远方。对于这个朝气蓬勃的新生板块来说,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科创向新|科创板五周年改革再出发:试验田迈向示范田
澎湃新闻 2024-07-22
五周年扬帆新起航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20
科创板五周年迎新一轮改革,八大看点值得关注
新华社 2024-06-19
科创板五周年|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彰显 服务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新华财经 2023-11-05
科创板建设5周年:探索全面注册制先行先试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证券网 2023-11-05
发挥科创板效能关键靠改革
经济日报 2023-02-06
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主题基金创新不断 基金增配“硬科技”
国际金融报 2022-07-30
科创板开市三周年:“试验田”从0到5万亿
经济观察报 2022-07-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