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冬奥 | 场馆团队新生代让“相约北京”更精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10 21:21

4月1日至10日,“相约北京”系列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在北京赛区的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速滑馆5个竞赛场馆举行。其中,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最后一个接受比赛检验的竞赛场馆,这座采用全冰面设计的全新场馆,将会在北京冬奥会上承办速度滑冰赛事。在这场实战检验中,一批新生代一直忙碌于冰雪之间,成为“相约北京”一道青春风景线。

北京国资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两年前,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手开设了“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学生进入冬奥场馆实习被写入培养计划。保障冬奥会要组建过硬的冰务团队,赛后运营更离不开人才支撑。但当时,国内专业制冰人才很少,在北京更加稀缺。利用建设顶级场馆的机遇带动职业人才培养,不仅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也能为国家留下宝贵的冬奥人才“遗产”,企业和学校一拍即合。

武晓南1.jpg

武晓南

7日上午,“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冰上项目速度滑冰比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赛。来自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的鲁元哲和他的同学们,在国际制冰专家马克·麦瑟领衔的制冰团队带领下,全程参与场馆新一轮制冰工作与测试活动冰务保障,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将是中国的制冰新生代。

场馆使用期间,制冰师需要不停地检测冰的厚度,对应地去修复冰场的平整度。受损严重的,还可能需要化了重新冻。继水立方首次实习,去年在校学习后,对制冰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鲁元哲说:“一名合格的制冰师,需要掌握冻冰、修冰、融冰的全部技能,更多的时候,制冰师要把精力花在修冰上。除了冰场的厚度、滑度和平整度,制冰师日常还需要掌握浇冰用水的温度、除湿机的除湿量和室内外温差等,据此综合判断冰场的实时情况,并根据季节气候不同来调整设备参数。”

谈起北京冬奥会,鲁元哲眼里充满期待。他表示,“希望在冬奥会筹备最好的竞赛环境,迎接全世界的运动员来实现他们的梦想。期待运动员们在北京冬奥会上有更好表现,借此涌现出更多冰雪明星,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同时,也期待北京冬奥会重塑世界体坛信心,期待各项体育赛事重启。这不单单是输和赢的竞赛,最重要的是为人们带来精神力量。”

来自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的张宏炯,目前是国家速滑馆电力副经理,主要负责国家速滑馆临电建设、电力运行保障的监督、指挥等工作。按照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的整体部署和计划,超前谋划、精密组织,提前组建国家速滑馆电力保障团队60人的临电施工力量,于3月15日进场施工,24小时不停工在场馆开展临电工程建设,中间克服连续降雨天气等困难,3月24日提前4天完成场馆全部临电的送电工作,满足各业务领域的用电需求,确保了测试活动的临电供应。

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整体部署下,国家速滑馆电力保障团队于3月31日提前进入保障状态,根据本次测试活动用电需求,将110名保障人员分别配置在场馆的4个保障分区,27个重点保障点位。保障期间,充分运用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冬奥供电保障指挥系统,以电力数据为核心,对电网侧和设备侧的电力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控,接入相关赛事等要素信息,实时掌控设备状态、及时研判保障信息,实现穿透式的保障指挥,为测试活动期间供电保障提供坚强科技力量。

国家速滑馆工程管理部工程师赵炳陶,同时也是本次“相约北京”测试活动运行团队VNI业务领域的一份子。在测试活动中,团队主要负责场馆与基础设施的保驾护航任务。

赵炳陶(左)

“冰丝带”的这次速滑比赛首秀,也是检验场馆各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并不断完善、优化和提升的过程。赵炳陶表示,“通过这次测试活动,我们认真聆听来自运动员、媒体、转播、技术等各方客户群体对于场馆的使用反馈和需求建议,总结宝贵的办赛经验,在已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场馆的整体运行达到最优的状态,让我们的设施设备能够更好地服务各类客户群体,服务未来的北京冬奥会。”

2018年初,赵炳陶加入到“冰丝带”的建设团队,测试活动期间,主要负责对场馆设备设施的日常巡视、巡查、巡检、设施维护和应急维修,确保场馆能够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在重要设备机房,建立了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设置专人进行巡视检查,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去解决处理等。测试活动期间,我们团队的同事们都特别能走路,朋友圈中的运动步数总是名列前茅。”赵炳陶说。

谈及北京冬奥会,赵炳陶表示,“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迎接冬奥会,在自己参与建设的场馆里提供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荣幸和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经历。”

在颁奖方面,“冰丝带”团队制定了三种不同的颁奖形式,第一个是按照奥运元素全流程颁奖。第二个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无接触颁奖。第三个尝试机器人颁奖。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慧迪,是一个“95后”的北京孩子,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主要负责的业务领域是庆典仪式,在竞赛场馆内的职责主要是完成颁奖仪式的前期筹备、运行规划和组织管理等工作。

完成一场颁奖仪式,需要周密而详细的运行计划,要以运动员为中心考虑到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颁奖流程与流线的设计;颁奖物资的制作采购、登记接收、清点入库和管理发放;与体育、体育展示等相关业务领域的无缝衔接和完美配合;颁奖仪式礼仪人员的招募和培训;赛前反复的全流程彩排、演练等等。总体而言,这是一项既考验专业能力,又需要强大的耐心和足够的细心才能“高标准、零失误”完成的工作。“在规范性上,我们所有颁奖流线的设计、颁奖脚本的播报和流程都严格符合奥运会的相关规范,为冬奥赛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陈慧迪说。

通过这几天的测试,陈慧迪及整个团队完美且高效的完成了所有场次的颁奖仪式,为运动员带来了良好的颁奖体验,同时还通过创新颁奖模式营造了科技感,使颁奖成为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应用中亮眼的一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编辑/徐钊

相关阅读
科技元素融于冬奥 让北京冬奥会更安全、更精彩、更环保
经济日报 2022-02-06
瞰冬奥 | 北京冬奥有多少“双奥场馆”?
中新网 2021-12-22
瞰冬奥·相约北京 | 场馆获赞 冬奥冰球盛宴令人期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5
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哪些设计将成为“隧道尽头的光”
中国青年报 2021-11-11
瞰冬奥 | 走进“冰丝带”:智慧“大脑”让场馆更“聪明”
中新网 2021-11-05
瞰冬奥·倒计时100天 | “冰丝带”:为冬奥场馆“打了个样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27
瞰冬奥·相约北京 | 短道速滑世界杯5次破世界纪录 “最快的冰”已达顶级水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25
瞰冬奥·相约北京 | 首都体育馆连办冬奥测试赛 运行团队高效“转场”经验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