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扑火“涅爬”
新华网 2021-02-19 18:08

大年初七,黄德友不到清晨5点就起床收拾行囊。初一到现在,黄德友只在家待了一个晚上。

2005年,黄德友以35岁“高龄”成为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专业扑火队的元老队员。从那时起,他和其他队员一样,春节陪家人过年成了一种奢望。

“干森林防火的人都知道,上半年是火灾高发期,都得时刻悬着一颗心。”黄德友往包里装入一周所需的干粮,要赶在早上8点半前到达营地,开始巡山。

傈僳族专业扑火队员们都有两份职业,上半年扑火,下半年自寻营生。

“每天一早出发,和兄弟们一起在山林中扑火巡护、入户防火宣讲,熬到太阳都下山了才走回营地。”从18岁成为扑火员以来,43岁的熊天才时常会回忆起晚上听队员们讲做厨师、驾驶员抑或是泥瓦工的有趣故事。

每天山林中最热闹的时段就是归队晚餐。只见一群“橙衣战士”蹲在地上,围着一盆白菜、豆腐加排骨,配上三四碟咸菜,每人手捧着一碗米饭就吃了起来。一个个扑火队员,就这样从“小白”走向了“涅爬”。

在傈僳语中,“涅爬”是英雄之意。有火情时,扑火队员要冲在第一线,把火扑灭了才撤退。队长张学友回忆说,在去年3月30日发生的西昌森林大火中,全队131名队员30日晚上抵达最初扑火点,历经三天三夜,经过多次复燃、转场才把火扑灭。

“许多队员脸上被刮伤,手上烫起了水泡,有的甚至烫脱了皮,但没有一名队员退缩。”张学友说,“爬不了山、扑不了火,就不是傈僳汉子。”

扑火也许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崇山峻岭的傈僳族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本领。“从小,父亲就教我如何判断山火的地形和风向,怎样用板锄、砍刀抢铲防火隔离带阻断火路等,这是代代相传的经验。”熊天才说。

从锄头、油锯,到风力灭火机、接力水泵,每个扑火队员床头都放着不同的扑火工具。一旦发生火灾,每个人要立即背起总重30多公斤的装备,说走就走。

“背大包、扛锄头、戴头灯,没有出色的体力和耐力当不了扑火员。”黄德友说,扑火队员保护的不仅是这片山、这群人,更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德昌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梁文铭介绍,200人的傈僳族专业扑火队守护着德昌262万亩森林草原。他们平均年龄42岁,分布在山林中的4个营房,是发现初期火情并真正能在1小时内到达火场的生力军。

文/记者 高搏扬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深山里的隐秘“绿洲” 他们的默默坚守让“野孩子”重获新生
广州日报 2024-07-23
春节期间一曲而红的王宪芳,竟然来自“村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上周末两天接警4起 14名游客爬野山被困门头沟山里 消防员最长耗时5小时救人下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5
人文|聚焦云南沙瓦村“一条影响世代的路”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定档4月20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探访四川凉山森林草原防灭火一线:26公里防火通道贯穿林区 37个山顶蓄水千吨
成都商报 2022-03-28
图记 | 复兴号开进大凉山
新华社 2022-01-11
八旬老人被困深山48小时 300余人“水陆空”成功搜救
中国新闻网 2021-11-19
云南德宏石梯护鸟队:守护边境线上的绿水青山
中国新闻网 2021-10-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