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辽宁省博物馆以“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向大家献上了一份年节文化大餐。
展览虽以唐宋八大家为题,却是一场立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文艺盛宴。唐宋时期的文学名著与文人交往留下不少文坛佳话,百余件(套)绘画、书法、碑帖、典籍、器物等从不同方面呈现了那个时代馈赠我们的文化遗产。诗中自有情话意,画中无咏却成诗。
古人常以“无声诗”形容画品诗意,也可以用来形容这个展览。
明仇英《赤壁图卷》局部
文垂千载
展览从“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个方面充分展示那些影响了我们文学记忆的经典。
《诗经》是南宋时期书画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宋高宗赵构常以楷书题毛诗,再由工部侍郎马和之补绘图本,遂成南宋画院范本。本次展览的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卷》即是以诗画结合方式表现诗经“国风”题材的传世佳作。诗经十五“国风”中,“唐风”收录12首。本卷图文相合,原本晦涩的经典加入图绘,更便于理解。现存《唐风图卷》有三,除辽博本外,另有故宫博物院、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两本,尤以辽博本品质最佳。
陶潜的名篇《归去来兮辞》与《桃花源记》也是历代名家书画的重要题材。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而此次展览最为引人注目的即是明朝马轼、李在、夏芷合绘的《归去来兮辞图卷》。此作三人皆为明代早期内廷画风代表人物,马轼为宣德年间天文学家兼画家,擅长山水画,也与宫廷画师合作,与戴进等人名震京城,其所传画作多与陶渊明诗作相关,对田园隐逸题材情有独钟;李在为宣德年间画院待诏,《画史会要》称其“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已”;夏芷师从戴进,所传画迹极为稀有。此卷颇具南宋画院遗风,水墨清流间各具风神,将“归园田居”“归庄”的文人淡泊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人佳话
作为展览的第二单元,文人交往与文人画成为了解唐宋八大家的范本。这里不仅介绍了唐宋八大家的活动轨迹,也力求通过他们之间的交往,向观者展现那个纷繁的文艺时代。苏轼作为北宋晚期著名文人,其文学创作与生平轶闻、交友雅集成为历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西园雅集”“夜游赤壁”“东坡记游”“烟江叠嶂”等题材的画作多有涉及。此次展览以“赤壁”为题的书画中,尤以明仇英《赤壁图卷》最为精彩。
以《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题的画作自苏轼时代已有传世,至元明之际因文人画派与吴门的发展而愈发兴盛。作者仇英位列吴门四家,因与江南收藏家周凤来、陈官、项元汴等交往密切,得以研习宋元遗珍,画入宋格。此画笔墨纯熟,用笔绵密而稳健,设色清丽,确为佳品。
传承有序
展览尾声以礼嘉风范为引,强调文人风致下的格言家传。所选格言、家训、语录,都是文人礼义修身典范。《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为《谱图序稿》与《夜宿中书东閤七律诗》两作合卷。
《谱图序稿》作于至和二年(1055),作者时年49岁。唐末五代时局动荡,历代传承的世家族谱、家谱也随之散逸。作为传统文人的代表,欧阳修竭力呼吁重振谱学。《夜宿中书东閤七律诗》则用笔优美,格律清新流畅,此诗作于嘉祐八年(1063),作者时年57岁。因序稿与诗皆为稿本,故行文间笔墨涂改皆保留行间,足见作者当时情态。卷中剪裱可见南宋名臣周必大所作三跋,知此卷南宋时由周必大所藏,元时由欧阳修六世孙欧阳耐轩得于钱塘,又传八世孙欧阳彦珍,可谓传承有序。
文学、文人与文脉,是华夏文明中的璀璨之光。此次展览精选书法、绘画、典籍、墨拓与器物之珍,力求全方位展现文学与美术中的精神价值,让观者透过文物的点滴,饱览历代文人多姿多彩的趣味。
文/石钊钊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