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能力最终不是用来对抗流行,而是通往丛林外的一千种开阔
文学报 2021-01-21 16:00

什么是文学体验?

“文学体验其实就是讲我的感受,这些体验大多跟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有关。但愿你有所收获,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看看人的处境,感受细腻一点儿,心灵丰富一点儿。”

今天的文章选自一本音频书《文学体验三十讲》,作家苗炜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数十部外国文学经典的阅读体验,也顺带讲述了自己对于爱欲、孤独、死亡等本质问题的思考,还有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对象的体悟。

选摘的《保持阅读能力》一篇,则从视频说起,谈及我们从小就听故事,那是为了获得经验,长大后,我们则通过别的渠道获得经验,故事和小说不是唯一的途径,但阅读依旧重要。“不管你读什么,是科普、历史、是学术还是小说,你都会发现阅读的美妙。”正如作家想通过这本书传达的一个愿望:“希望你保持阅读能力。”

保持阅读能力

二〇一九年,在中国上演了一部电影,纪录片《徒手攀岩》。你可能在电影院里看过,或者在视频网站上看过。这个片子拍的是一位攀岩高手阿历克斯·霍诺德徒手登上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酋长岩的过程,他没有辅助设备,就是靠双手双脚,靠身体上的每一条肌肉,用三个半小时爬上超过九百米高的酋长岩。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几次都不敢看阿历克斯,生怕他摔下来。这个电影的场面非常紧张,我们看到了一个攀岩的奇迹,也看到了拍摄的奇迹。因为拍摄者也必须是登山高手,才能在阿历克斯附近捕捉到那些近景。这部片子的导演叫金国威,是一位登山高手。

看了《徒手攀岩》之后,我又找来金国威的另一部电影《攀登梅鲁峰》来看,也很刺激,情节也更丰富。梅鲁峰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只有六千三百一十米,但在专业登山家看来,登上梅鲁峰著名的鲨鱼鳍那块铺盖着冰雪的大岩壁,是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的攀登线路之一。电影讲述了三位登山家前后两次攀登梅鲁峰的故事。六千多米的梅鲁峰为什么在技术上那么难?影片中有一位专家,时不时出来讲解一

《徒手攀岩》剧照

这个克拉考尔是谁呢?他是个作家。克拉考尔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登山就是他生活的中心。他靠每年五六千美元的收入维持生计,没事儿就去登山,但后来年龄渐长,就结婚了,过普通人的日子。

一九九五年三月,《户外》杂志的一位编辑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写一篇关于珠峰商业登山队的稿子。编辑本人并没有真的想让克拉考尔去爬珠峰,只是想让他到大本营去采访,但这个邀约把克拉考尔潜藏许久的渴望激发出来了,他不想待在珠峰大本营两个月,却不去尝试登顶。到一九九六年,新西兰一家探险公司愿意免费让克拉考尔体验他们的服务,克拉考尔于是前往珠峰。不料,在一九九六年五月的那个登山季,珠峰发生了一场大山难,克拉考尔成为山难的亲历者,后来写了一本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这是他的成名作,出版后长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最终获得普利策奖。克拉考尔还写过一本书《荒野生存》,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电影。

他是写户外题材最成功的作家,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稿费收入都捐献给了儿童教育机构,毕竟,《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和《荒野生存》叙述的主角都在野外去世,克拉考尔讲述他人的死亡,获取利益,这会让他感到内疚。

有一句谚语,叫“远行之人,必有故事”,说的是出门在外的、有过冒险经历的人,都有故事讲。其实我们读克拉考尔的书,看金国威的电影,都是在看故事。当然,讲故事的手段在发生变化,我们看电影《徒手攀岩》《攀登梅鲁峰》会感叹,这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啊?我们以往看的登山影像资料,大多模模糊糊的。这些年,影视器材有了很大的改进,小小的机器也能拍摄高清或 4K 画面,能达到影视制作的水准,金国威的团队背着这些小巧的机器上山,在攀登过程中进行拍摄。得益于影视器材的改进,我们才能在大屏幕上、在手机上,看到非常完整清晰的记录,惊叹那些职业登山者所处的境界和我们凡人所处的境界完全不一样。

然后,我们也能特别直观地感觉到,拍摄的人,这些讲故事的人,本身就是专业人士。克拉考尔如果不是业余登山者,那他就上不了珠峰,讲不了山难的故事。金国威不是登山高手,也拍不出《攀登梅鲁峰》。

《攀登梅鲁峰》剧照

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儿,我们能看到各领域的专业人士讲的故事。比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阿图·葛文德医生,他写了《最好的告别》,写了好几本医学科普书。再比如舍温·努兰写过《蛇杖的传人》,讲述医学的历史,还写了《生命的脸》和《死亡的脸》。还有一个医生叫悉达多·穆克吉,他写了《癌症传》和《基因传》。我们要感谢这些有人文素养的医生写出这样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如果我们读历史书,那比小说好看的著作就多了去了。“远行之人,必有故事”,故事好看不好看,其实取决于那个远行的人是不是足够专业,是不是有足够的经验可以讲述。

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阅读,想一下我们是怎么识字的,怎么开始获得阅读能力的。我们从小就听故事,故事起初都是提出忠告。妈妈忠告儿子不要撒谎,就讲“狼来了”的故事、匹诺曹的故事。让儿子多吃绿叶菜,可能就讲一个大力水手的故事。要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种种隐喻和人物原型,就要讲四大名著。这都是提供人生经验和忠告。但等我们过了听故事以获得忠告的阶段,等我们掌握了阅读能力,我们离故事、离文学就远了点儿,我们会读教科书、读教辅书、读科普书、读数学竞赛题、学编程,我们要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和人类经验,就得脱离那种读故事的状态。

德国学者本雅明区分过故事和小说的不同。他说,故事总是会提出忠告、传递经验,但小说依赖于书本,诞生于孤独的个人,小说显示了生者深沉的迷惑。写作者会认真区分故事和小说的不同。有一个评论家说,小说其实是秘密的回忆,是诞生于沉默的。

有一个作家叫雷蒙德·钱德勒,他在一九三三年开始写侦探小说,到一九四四年,被好莱坞找去当编剧,参与了《双重赔偿》《黑色大丽花》等电影的编剧工作。到一九五〇年,钱德勒和导演希区柯克合作,合作项目是电影《火车怪客》。

小说原作者叫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希区柯克买来版权之后,先后找了七八个编剧帮他改剧本,都不满意,然后找到钱德勒。钱德勒以为自己是大腕儿,可希区柯克认为,编剧的工作就是把故事理顺,把小说的叙述改成电影的叙述,把人物对话写好,有张力,有表演的空间。两人这次合作很不愉快,据说,希区柯克后来当着别人的面,捏着鼻子把钱德勒写的剧本扔到垃圾桶里,又请来了一个编剧。钱德勒在好莱坞当编剧,受了好多委屈,写文章批评好莱坞,跟他合作过的一个制片人看了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说钱德勒的小说还没好到让他写这样的文章。这句话其实非常伤人,不再跟好莱坞混之后,钱德勒终于动笔写出自己最棒的小说《漫长的告别》。这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了。

这些年电视剧非常热,而且越来越热,你要是不拍剧,好像就算不上世界顶级的内容公司。有些大作家的小说被改编成美剧,比如《使女的故事》,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九八五年发表的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很可怕的未来社会,一个极端父权的基列共和国。

影视剧产量大,好作品多,里面有些角色,放到文学史里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形象,比如《绝命毒师》中的老白,比如《国土安全》里那个疯疯癫癫的凯莉,所以大家看剧,不读长篇小说,这很正常。但是,那么多好看的剧也证明了文学性的重要,有那么多好的小说家、好的剧作家,这是一种文学传承。

好几年前,我在《时代》周刊上读到一个访谈,里面写到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说,阅读是一种精英才有的能力,以后的普罗大众不阅读了,只有精英才阅读。我当时看了这话,觉得他言过其实,现在再看,我觉得他很可能说对了。以后,阅读是一种精英才具有的能力。不管你是否同意我说的话,你如果还有阅读能力,好好保持。我不会不自量力地说,我们要用阅读对抗互联网、对抗视频;我只是带点儿怀旧意味地说,如果还有阅读能力,我们一定要保持下去。

我想引用一大段德国作家黑塞的话——

“如果现在,阅读的能力仍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你就像带着护身符的幸运儿。人类的阅读能力是进阶的,在儿童时代,大家一开始都为认识字母表而高兴,接着为可以读个句子而开心,接着可以读点儿童话故事了。那些后来没有得到阅读灵性召唤的人,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新闻报道或者报纸上的商业版块去了。最后还剩下一小部分人持续地着迷于字词。

他们得到过一种狂喜而具有魔力的召唤,在获得阅读能力之后,他们并没有就把它当成一种工具,而是完全掉入书的王国,并一步一步去挖掘这个世界是多么博大精深。

最开始,他们认为这是小孩儿的漂亮花园,有郁金香编织的床和金色的小池塘,而现在这个花园变成了一个公园,变成了一个景观,变成了地球的一部分。这个世界,有着天堂般的象牙海岸,它充满诱人的狂喜和常看常新的花瓣。并且,昨天看起来还像花园、公园或者热带丛林,今天明天,它看起来更像寺庙了,有成千的门厅和庭院,各个民族各个年代的精神财富,都在等待着被唤醒,组成一支复调的合唱。

对于真正的读者来说,在书的无尽世界里,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部分,穿越丛林有一千个可以抵达的地方,每一个都指向全新的开始,每一步都指向开放的道路。”

如果现在,阅读能力仍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你就像带着护身符的幸运儿。虽然,现在讲故事的技术手段变了,表现形式变了,传播方式也变了,但有些陈旧的东西还没有变,不管你读什么,是科普,是历史,是学术,还是小说,你都会发现阅读的美妙。有一位朋友说得非常有气势,他说,他读书就像是落后于这个时代。

好,希望你保持阅读能力。

作者:苗炜

出版社:浦睿文化丨湖南文艺出版社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只有流过血的脚,才能跑出人生的荒野
文学报 2024-10-31
文学|少一些“梨枣之灾”,多一些深度阅读
文学报 2023-08-09
文学|寂静连绵的山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2
网络文学出海,9部翻译作品阅读量破亿
解放日报 2023-03-23
文学|《托马斯·曼: 生命之为艺术品》新书上架
启真馆图书 2022-11-22
用阅读体悟文学的力量 北京卫视播出《十月文学之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从行走与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风景
光明日报 2022-08-31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光明日报 2022-04-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