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年末揽储怪象迭出 个别农商行竟主动“缩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17 10:01

对于备战年终考核的银行业来说,12月是揽储意愿最强的月份之一,今年年末也不例外。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在对各家银行的调查中发现,由于互联网高息存款、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接受监管而有所收缩,目前揽储压力更大的中小银行手中并没有很多“底牌”。

而极端现象是,某些农商行为了完成贷款占资产比重超过六成的监管指标,甚至开始“自废武功”,缩减负债端以“削足适履”。

揽储“招数”在变少

一位大行华东某支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年底主要揽存方式还是依靠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由于理财利率降得比较多,客户更偏好利率较往年持平的前两种产品。目前该行的大额存单起存点较高,一般到了之后的春节期间门槛会有所降低。

另一位大行华南某分行行长对记者表示,今年日子不好过,下半年实际上还是偏紧的政策,加上杠杆率考核,前期信用债违约影响发行困难,年底流动性还是紧张的。同时对资本市场预期和刚性兑付打破,储蓄和理财意愿也不高。

揽储问题上,中小银行一向比大行更难。

客观上说,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揽储的压力一直存在,而今年压力更大。原先通过互联网存款可以异地揽储,但是在监管屡次表态互联网存款导致的无证驾驶、扰乱存款利率市场、突破地域限制、流动性隐患突出、资产端风险增加、对中小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等问题之后,互联网存款已经出现了局部收缩。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杨慧敏对记者表示,当下银行揽储压力未减,监管合规要求加强,普通存款对投资者吸引力下降,近期对于互联网代销高息存款也要加强监管,虽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但是监管已经高度重视相关的产品以及银行机构,所以,市场上利率水平基本平稳,但是实则竞争激烈,银行内部考核压力大。

此外,饱受争议的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也因踩到红线而“节节败退”。12月14日,六大行均发布公告,调整部分个人存款产品服务内容。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在产品到期时支取,仍按照存入时约定的产品到期利率计算,利息不受影响。

六家银行在公告中均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今年3月,央行曾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作出整改要求,此类产品也正式进入了清退阶段。

事实上不仅仅是六大行,不少中小银行,特别是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业务较多的民营银行都发了公告叫停此类产品。

“逆向操作”压缩负债?

一位华东央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年底不同于寻常,未见很多城农商行积极揽储,反而有个别农商行出于监管考核的因素,要将银行贷款占资产比率提升到60%,不得不压缩负债。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城农商行在内的银行业近十余年来投资类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传统的贷款业务比例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点也早被监管注意到。

原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2016年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2003年贷款余额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约占61.4%,存款在总负债中约占82.7%。而截至2016年10月末,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9.5%,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68.9%。无论从资产端还是从负债端来看,存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均明显下降。但两者相比,贷款占比下滑的速度更快。

究其原因,在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疯狂扩张的那些年,主要是银行的投资类资产在大幅增加,甚至动辄出现50%的年增速。

在银保监的重点关注下,多数银行开始回归主业,把重心放在经营存贷款上,同时地方上对于贷款占资产的比重纳入考核范围,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时时提点中小银行。

上述人士称,当地银保监对该银行的要求是贷款占资产的60%以上,但城农商行面临投放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大行普惠金融突飞猛进,资金成本又低,可以利用定价优势争夺市场份额,导致中小行发放贷款的空间有限;另外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叠加上疫情,非出口企业也不敢贸然扩大投资,因此贷款数据并不好看。在贷款数据不能提高的情况下,分子不动,只能缩小分母,因此才出现个别农商行压缩负债的奇葩现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