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黄山人为何想恢复徽州之名?
地图帝 2020-12-11 21:00

国内改名的城市不少,如张家界、黄山、香格里拉等,基本上都是为了发展旅游而改名。这些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文化底蕴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有些城市就想改回古名,有成功的,如襄樊改为襄阳。当然,也有呼声很高但一直没能成功的,如由徽州改名而来的黄山市。多年来很多黄山人一直在呼吁,希望能恢复徽州的名字,却一直没能实现。

黄山市有好几个古称,如新安、歙州、徽州,位于安徽省最南部的皖南山区,这里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是我国古代三大商帮徽商发源地,也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的得名便是取自安庆”、“徽州”两府首字。黄山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最着名的就是黄山,风景秀奇绝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古人不吝对其赞美:“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相传为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崇尚黄老,敕改为黄山。黄山(景区)自古以来名气很大,上世纪八十年代徽州改名黄山,本是想借助黄山的名气加快当地的发展,但是实际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很多人只知黄山(景区)而不知黄山市。黄山取代徽州地名以后,不少当地人对徽州的消失而痛心,因为他们对徽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非常强。

除了当地人在认同感上出现挫败外,徽州改名黄山后,出现了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这让很多外地人也分不清、闹不明。黄山市还有个徽州区,其实和古徽州是两码事,徽州古城也不在徽州区,也不在黄山市区,而是在歙县。这让不少冲徽州文化而来,想一睹徽州古城的游客摸不着头脑。

徽州,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承载了一种璀璨文化的载体,是让很多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道出了其中的真谛。狭义上的徽州,是指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所置的歙州。

宋徽宗时期,歙县人方腊(一说睦州青溪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起义,对朝廷在江南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平定方腊以后,宋徽宗将歙州改名为徽州。有些人认为,直接用皇帝庙号来命名地名的可不多见,实际上并非如此。庙号是宋徽宗赵佶死后,后人给他取的,他将歙州改名为徽州时,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庙号。

实际上,“徽”字除了有“美善”之意外,也有“绳索”、“捆绑”之意。宋徽宗改徽州之名时,取的不是“美善”,而是后者。在经过方腊搅动的“动荡”之后,希望通过改地名,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进行震慑和警告,以加强约束和统治。这是古代帝王经常干的事,一个有力的佐证就是,平定方腊后,还有个地方也改名了,睦州(今杭州下辖的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改名为严州,同样因为这里也是方腊的造反之地。

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后,徽州之名一直沿用至1987年,长达866年。在这八百多年的时间里,徽州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通过徽文化、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徽剧、徽菜、徽商等等,让徽州变成“美善”之地,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徽州影响之大,就连康熙皇帝在给新设的安徽省命名时,也取了徽州中的“徽”字。

在数百年时间里,徽州人对徽州形成了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一件事足以证明。1935年原属徽州的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原徽州各县士民随即掀起轰轰烈烈的“婺源回皖运动”,1948年婺源县终于回归安徽省。不过由于解放时期的特殊情况,最终婺源县又划归了江西省,但是由此不难看出徽州人对徽州的认同感是非常强烈的。

虽然黄山恢复徽州之名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实现起来却相当困难。古徽州六县如今已分属两省三市,婺源归了江西省上饶市,而绩溪县归了安徽宣城市,留在黄山市的只有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四县。这里要说一下,黄山市黄山区以前叫太平县,并不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之内,历史上多为宣州或宁国所辖,是古代徽州和宣州的分界。

要想恢复徽州之名,六县一个都不能少,要不然就不是完整的徽州,但要想凑齐六县,跨市不说还得跨省,这种大调整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从经济层面上来衡量,即使婺源、绩溪能回归,作为地级的行政区划,徽州复名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