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如果遇到那个敢说真话的人,请深交一辈子
有书 2020-12-02 07:00

生于苦难,五次易主

魏征生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他并非是世代显宦的名门望族,而是乱世中崛起的山东庶族。

《北史》中记载,父亲魏长贤一生未当过大官,但他“博涉经史”,也正是受父亲影响,魏征自幼也酷爱读书。

公元617年,魏征凭借出色的公文被瓦岗军首领李密看中,之后上书“西取魏郡,南取黎阳仓”的计策,帮助李密夺取到中原三大粮仓。

李密失败后,魏征入关降唐,效力于李渊,曾主动请缨平定山东,仅用了一纸书信就招降了李绩。

后来魏征又被起义军首领窦建德俘获,当起了夏王的起居舍人。

窦建德失败后,魏征二次投唐,太子李建成任命他为太子冼马。

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时代背景下,魏征曾五次易主,如今才真正开始职业谋士的生涯。

魏征曾鞍前马后多次劝说太子先发制人,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

然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稳帝王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为了扭转自己因杀兄事件而受外人诟病形象,也为了发展国力,决定重用李建成麾下重臣。

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在以“忠诚”为标准考验贤臣的古代,已经5次易主的魏征能被唐太宗留用,其实是跟时代背景有关。

唐太宗收编了太子党的得力干将,短时间内稳定了政局,也为大唐开创贞观之治的万盛基业奠定了基础。

纵观魏征的政治履历,他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也急需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能力。

互相掣肘,才是稳定。

如此,才造就了历史上一代谏臣和一代明君。

浮于乱世,镜子君臣

唐太宗李世民接手的是隋末的烂摊子。

史书中记载贞观前三年都有大灾: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太宗主动提出“纳谏”: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的谏言。

为此他提出的三镜计划:

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虚心纳谏的君王在帝制时代是十分难得,然而敢进谏的大臣并不多。

《贞观政要》中记载: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李世民长相比较严肃,这无疑给进谏的文武百官增加了很多压力。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登基之初,群臣意见不统一,皇权在手的唐太宗也曾想“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魏征却尽力劝谏唐太宗,大乱之后应当以道德、仁义治国。

当时唐初确实需要抚民以静的无为而治,所以尽管魏征的“王道”治国并无多少新奇之处,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贞观四年时: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来唐朝拜时,唐太宗却说:“此皆魏征之力也。”

一个犯颜直谏,一个虚心纳谏。

魏征就这样成了唐太宗的“人镜”,历史上也留下了“镜子君臣”的美谈。

犯颜直谏,国之良臣

直谏就这样成了魏征生存的武器,小到皇帝纳妃,大到两国征战,都少不了他的建议。

他向唐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更是多达数十余万言。

魏征不做忠臣做谏臣,以激烈的言辞批判朝政失误,以坚定的态度对贞观之治纠谬补缺,更是奠定了自己第一谏臣的基础。

《旧唐书》说魏征:“好读书,多所通涉。”

所以他在劝谏时经常引经据典,也很擅长譬喻,唐太宗也愿意去听从他的建议。

比如唐太宗想封禅,魏征这样劝谏:

“有人长患疼痛,不能任持,疗理且愈,皮骨仅存,便欲负一石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

大唐如大病初愈只剩皮包骨的人,你却让他背一石米日行百里,肯定是不行的。

还有一次,唐太宗要违背“男子二十岁当兵”的祖制,让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要去当兵。

魏征语重心长地劝说:

“把河水放光就能捕到很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

如果十八岁以上强壮的男子都被征兵,国家的税赋徭役又向谁要呢?”

魏征还擅长用比兴的手法,用树木、河流引申到治国: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长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在魏征的谏言辅助下,唐太宗功业初成。

此时,太宗对王道治国开始渐渐松懈,对于魏征的直谏,也开始有了抱怨:

“魏征每次都在满朝文武面前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

魏征便重提礼义治国,言辞甚为激烈,太宗不听谏言,魏征便不再搭理他。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曾大笑着说:

“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唐太宗对此虽然有微词,却从未抹杀过魏征的功劳: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由此可见,魏征耿直谏言的倔强在唐太宗看来更像是一份独有的“妩媚”。

千古谏臣,百世流芳

君臣相伴到贞观十六年,彼时魏征生病,唐太宗不仅亲自过去问候,还许诺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

贞观十七年,魏征患病去世,太宗想以最高礼遇安葬魏征,但魏征妻子以遗愿婉拒,最后只能丧事从简。

出殡那日,太宗亲临登苑西楼,太子奉诏致祭,百官也纷纷送出郊外。

太宗不仅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还将其葬于离自己陵寝昭陵最近的地方。

太宗悲痛不已,说了一段流传千古的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原以为一代君臣关系会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魏征死后不久,君臣关系竟然因为魏征识人有误而破裂了。

魏征生前曾大力举荐过杜正伦和侯君集,两人因牵连到太子李承乾密谋造反,一个被流放,一个下狱被杀。

唐太宗表面上对魏征信任有加,但君王善疑,再加上魏征身前曾把自己所有的谏言让史官记载到国史中,更是让太宗怀疑魏征妄图谋反。

唐太宗气愤之下取消了与魏家的婚事,又下令推倒了自己亲笔书写的墓碑。

魏征死后的次年,唐太宗终于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多年的夙愿却以失败而告终。

战败归来的路上,悔恨交加的唐太宗不禁感慨,如果魏征在世,自己可能就不会如此鲁莽发动这起劳民伤财的战争。

魏征一生针针见血、句句坦诚的谏言,终还是唤醒了太宗。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礼祀魏征,复立了他的碑纪,魏征也赢得了大唐最尊贵的谥号:文贞。

曾经看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比真心话更困难的事,但也没有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事。”

谎言悦耳,人人都爱;

真话戳心,人人都怕。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曲意逢迎,但是只有敢说真话的那个人,才能让我们成长。

漫漫人生路,如果遇到那个敢说真话的人,请深交一辈子。

文 | 有书苏沫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唐宣宗做了什么,能和李渊、李世民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
历史学堂君 2024-11-19
历史|唐宣宗做了什么,能和李渊、李世民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
历史学堂君 2024-11-12
历史|教师节来了,咱们来了解一下——唐太宗尊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9
历史|教师节来了,咱们来了解一下——唐太宗尊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9
国学|屏风竟然有这么多种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8
国学|屏风竟然有这么多种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新知|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之主的“北京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文学|青年作家汪鑫的历史小说《徽州魂之忠烈有道》出版发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