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上,在徐汇区正大乐城中庭四周架起了“长枪短炮”,围观人群一直绕到商场三楼,现场爆发出一阵掌声欢呼声,台上演罢的“70后”“80后”才子佳人并不是哪个流量明星,而是昆曲名家张静娴、蔡正仁。
第二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节当天开幕,台上,生旦净末丑依次亮相,台下,热闹非凡的戏曲主题夜市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上海京、昆、沪、越、淮、评弹等各大院团将在斜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徐汇区中小学及楼宇商圈带来连台好戏,市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赏戏,还有机会走进上海京剧传习馆、上海沪剧院新址等专业场所,切身体验戏曲文化魅力。
“上海的城市气息和城市文化的特点是很多地方没有的,一个城市要有烟火气,要通过文化注入提升生活中的精神质量,满足大众对家乡文化、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这对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是很好的滋补。”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说。
把戏曲文化带回家
“在这么繁华的闹市区,能有戏曲,有这样的夜市,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看着琳琅满目的戏曲衍生品,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感叹。在这个别出心裁的戏曲主题夜市里,一场沉浸式的戏曲表演《牡丹亭·惊梦》使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到戏曲DIY体验区域,观众可以体验戏曲万年历、戏曲卡通玩偶、戏曲捏面人、戏曲剪纸、彩绘戏曲脸谱、戏曲书签制作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关注戏曲文化。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蒋艳介绍,打造戏曲主题夜市的概念源于让戏曲“走出去”的想法,也正好和夜间经济结合。除了给院团提供展示空间,戏曲夜市也引进了剪纸、绒绣等区内非遗项目,邀请传承人结合戏曲主题创作,为市民带来手工体验活动。
戏曲捏面人、戏曲对对碰猜谜、戏曲电影VR体验、儿童戏服体验、戏曲服装道具等互动性极强的环节设置,让很多原本没有接触戏曲的市民玩得不亦乐乎。“日晖有戏”还打造了自己的卡通代言人戏曲谐小兔,可爱的戏曲表情包也已上线。现场还可以看到戏曲谐小兔的文创展品,如u盘、鼠标垫、笔记本、贴纸等。“传播戏曲要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尤其是吸引年轻人走近戏曲。”蒋艳说。
此前,上昆做过黄浦江上的游船夜市,此次戏曲主题夜市范围更广。在崔伟看来,上海的戏曲夜市是全国首创。“以往的夜市大都以商业活动为主,但在这里,琳琅满目的戏曲文化衍生品,包括上海城市文化衍生品都构成了这个夜市的主题,这些衍生品获得了市场价值,也是一种文化的种子,把它们带回家,对戏曲文化、传统文化都是一种很直观的生活植入。”
戏曲艺术就在家门口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2019年起,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着力推进区级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基于斜土街道戏曲文化特色,打造斜土日晖示范馆戏曲传承基地,依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资源平台,汇聚京、昆、沪、越、淮、评弹6家市属国有戏曲院团力量,积极打造影响力大、标识度高、覆盖面广的“日晖有戏”戏曲文化品牌。
今年“日晖有戏”戏曲文化品牌再度升级,6家院团及部分民营院团共同开展名家戏曲汇、邻里戏聚汇、日晖戏迷汇、夜市有戏汇、艺起前行汇等主题活动。
在开幕式现场,谷好好和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伍彦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上海)昆剧发展基地同时揭牌。“战略签约后,这里将年年有戏”,谷好好认为,戏曲要以更鲜活、便捷的方式走入千家万户,在社区不仅要有演出、讲座,还要有夜市、文创,让人觉得,戏曲艺术就在你的家门口。
“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千家万户都喜欢上戏曲艺术,只有越多的人支持,才真叫扎根人民。”崔伟认为,这种合作不只是让社区老百姓看到戏,也是演员和群众接触的难得机会,“在这种环境中,给他们的艺术风格注入生活的活力,捕捉到观众喜欢什么,琢磨怎么靠近初级观众,怎么满足资深戏迷,是互相滋补的过程。”
今后,徐汇区将在市戏曲艺术中心的支持下,将现代时尚审美与传统戏曲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引入各类戏曲资源。“现在各个区对传统文化都很支持,我们也要思考,如何用各种形式,针对各个区的特色做不同的结合,根据市民的不同积累和年龄层量身定制,让戏曲在上海各个区域百花齐放。”谷好好说。
开幕式现场还点亮了日晖戏曲服务地图,并发布了戏曲文化节活动菜单。在去年戏曲进社区、进楼宇、进学校的基础上,今年“日晖有戏”的服务区域从斜土街道拓展至徐汇乃至上海,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进行联动,12月9日至15日,将邀请戏迷到长江剧场观看小剧场戏曲演出,并首次开设“戏迷体验日”,组织亲子家庭独家探秘院团后台等。
去年,斜土街道成立了一支特别的戏曲推广人队伍,他们来自六大院团,在疫情期间配合斜土街道共同开展了“萌娃online 越趣夏令营”、“新七不”宣传视频拍摄、疫情相关戏曲作品创作等线上活动及项目。在今年的开幕式上,这群戏曲推广人也成了各院团“日晖有戏·艺起前行”志愿服务队发起人,并于11月10日晚接受了“日晖有戏·艺起前行”志愿服务队旗,承诺将每人带领一支队伍,呼吁更多戏曲人投身社区志愿服务行动。
文/上观新闻记者 钟菡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