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多位教练专家吐露心声:体能很重要,但测试不该一刀切
澎湃新闻 2020-09-28 22:43

傅园慧预赛第一,却无缘决赛

有什么情况会造成预赛总成绩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无缘决赛?这两天给出了一个新答案——体能测试得分过低。

9月28日,2020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才刚过了3个比赛日,各项预赛中就有不下5位“第一名”无缘晋级决赛,其中包括奥运冠军叶诗文、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和刷新全国纪录的余贺新。

一时间,“体能是否该和竞技成绩挂钩”的大讨论在网络展开。而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也明确表示,“这一竞赛改革的方向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

面对争议和不解,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游泳和体育运动学专家,倾听他们对于体能测试的心声。

练体能不合理?还是新规则不合理?

一场全国游泳冠军赛,两名“新纪录缔造者”由于体能成绩不够而无缘决赛,让整个社交网络吵翻了天。

92814.jpg

王简嘉禾

那么,冷静下来思考,“体能大比武”真的是这场论战的问题根源吗?

“这次全国比赛中增加基础体能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换言之,加强体能、恶补短板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在基础身体能力和专业运动表现上,都能对标世界顶尖水平。”

从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在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的解析不难看出,作为跳水队的金牌领队,她对于“加强体能、恶补短板”是持赞同态度的。

“从体能测试的成绩来看,大部分运动员都取得了良好成绩,甚至在体能单项上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体现了体能训练的成果。”

事实上,早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开始前,不少一线教练就和澎湃新闻记者谈到过他们对于体能训练的看法,“体能很重要,训练体能也确实让运动员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将体能成绩作为判断竞赛资格的依据和标准,有一些不妥。”

的确,对于运动员来说,练体能无可厚非,但是否该和成绩和晋级名额挂钩?

至少,刚刚破了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持保留意见。

微信图片_20200928224059.jpg

游泳队进行跑圈测试

“体能我们也不是说不重视,只是觉得体能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吧。”王简嘉禾在破纪录之后就已经知道,自己将无缘决赛,“这一次比赛以体能来定前八名,还是稍微欠缺了一点(考虑)。”

如果只有个别运动员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或许属于偶发事件,但在短短三个比赛日,包括王简嘉禾、余贺新、傅园慧、于静瑶和刚刚在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预赛中拿到第二的覃海洋,都因为体测分数过低,无缘决赛……

这样的情况就值得管理者们思考,“新规则”的合理性有多少?

“强化体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高水平运动员能在多枪比赛里保持优秀的竞技水平,对高强度比赛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一位专业教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有机会进入决赛,却因为体测成绩过低只比了一枪,不是反而检验不出体能训练在多枪比赛中的效果了吗?”

微信图片_20200928224105.jpg

傅园慧微博吐槽跑步

体能大比武,能否多些变通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在这项“体能成绩和竞赛资格直接挂钩”的新规则下,有很多成绩顶尖的运动员都“存活”了下来。这其中就包括如今中国游泳的领军人物徐嘉余。

再比如此前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当不少运动员抱怨着“体能大比武太辛苦”的时候,女子标枪“一姐”吕慧慧的体测成绩超过了90分(满分100分)。

“听到很多项目的运动员都在议论体能大比武,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刀切。”一位地方体科所资深科研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之所以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体能大比武”中会出现巨大的成绩差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如今大比武对于每个竞技大类都设置了同一套测试,但这不一定对其中各个小项目的运动员具有“普适性”。

“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不能什么项目都去跑3000米。”这位科研人员解释,“测试3000米的目的是什么?是测试耐力有氧能力。但这有很多方法,不能让所有人都去跑3000米。”

其实早在今年5月,短跑名将苏炳添就曾晒出自己3000米测试的成绩,他跑出的13分38秒也在网上被不少网友取笑:“这是什么跑?负重跑吗?你确定你是运动员?”

而苏炳添还解释了一番:“3000米属于慢速的有氧运动,短跑运动员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为主,如果太过训练长跑把快肌变成慢肌影响我们的爆发力,所以教练也不太建议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这块。”

这项3000米耐力测试同样难倒了不少游泳名将——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脚踝的关节柔软性非常重要,这样打腿时对身体产生的推动力越大,同时对腰腹及双腿产生的负荷也会越小,游速才会越来越快。

VCG111300536192.jpg

傅园慧

一位资深游泳教练就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游泳运动员平时一直要压脚,就是要踝关节韧带拉松压软。

“这和田径运动员的硬劲是截然不同的,且肌肉类型也不同。以前游泳选手练跑步是不需要计算时间的,慢跑是练内力。”

王简嘉禾在此前被“淘汰”后就无奈地感慨,“我们毕竟是水上项目,陆上项目不是很擅长。像跑步运动员不可能来水里游得特别好,同样的道理,游泳运动员也不可能陆上每个项目特别好。”

而傅园慧更是直接在社交网络上“哀嚎”:“想不到我傅圆圆这辈子也有会跑步的一天。”

“还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醒目特点,去细化一些符合项目特点的特能测试。”这位资深科研人员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测试内容和考核标准,才能够更好地通过体能帮助到运动员。”

微信图片_20200928224122.jpg

中国各个项目运动队都在体能测试

如何让“体能优先,东京领先”成为现实

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抓体能、补短板、争标兵”的要求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国内搜索引擎里键入“体能大比武”,页面上立刻就会跳出接近10000条相关新闻,从羽毛球、排球,再到举重、跆拳道、击剑、摔跤、游泳、射箭、拳击、射击、水上和体操这些夏季奥运会项目,几乎所有的专业运动队都在参与这场“比武”。

甚至,在刚刚开展的象棋甲级联赛中,多位中年老将也需要体能测试,不过他们的标准是跑1000米。有网友笑言,下一步是不是轮到围棋——“给柯洁上上对抗,想看他体测的样子。”

如今,当“体能成绩与竞赛资格直接挂钩”的尝试出现在各项全国性比赛中,这项试水在舆论中所激起的“涟漪”,足以引起更多的人的重视和思考,在东京奥运会推后一年的情况下,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这次体测暴露问题也是好事。”一位前中国游泳选手就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了比较积极的观点,“这次‘出圈’能让更多人关注游泳项目,也能让管理者在之后给出更科学和细致的体测标准。”

确实,当中国的大部分精英竞技项目都在“抓体能、补短板”的时候,更科学和更细致才显得弥足珍贵。

一位参与“体能大比武”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包括游泳队和田径队在内,从去年到今年,确实有部分“国字号”运动员在强化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甚至影响了专项成绩。

“有的运动员是脚踝的伤,有的运动员是跟腱的伤,做了体能测试,但反而因为伤病要歇一段时间,你说教练还会觉得很开心吗?”

微信图片_20200928224130.jpg

象棋棋手参加体能测试(图片来自楚天都市报)

或许,一两场全国性的比赛,还不足以充分展示出体能对于专项竞技成绩的帮助,毕竟国家体育总局很早就建立了相关体能专家组。

据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个专家组里包括了一些学校的相关专家和教授,也有体科所的专家,所以是具备足够专业性的,而且设置的项目也不是只针对田径,其他每个项目都有一套完整的测试标准。”

也正因如此,国家体育总局才会提出“体能优先,东京领先”的口号。

不过,从如今几项赛事中运动员的竞技成绩来看,对于体能训练以及体能成绩和竞技成绩挂钩,中国体育需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

这就像多位一线教练和澎湃新闻记者感慨的那样,“体能应该为训练服务,为运动员服务。”

此外,细读中国泳协主席周继红的表态,其中也有一句——“我们将建立起与游泳项目相适应并紧密结合专项、更加完善的基础体能训练和体能竞赛体系。”

在重视体能的背景下,中国体育急需加速研究与各专项、各运动贴合的测试项目,并针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标准和考核规程,并努力减小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体能确实是竞技体育的基础,而在这份基础之上,多一些科学和细节考量,或许才可以让体能成为“领先东京”的助推力。

文/马作宇

编辑/徐钊

相关阅读
各支国家队以冬训体能大比武辞旧迎新
中国体育报 2023-12-30
国羽开展体能测试 成绩将与国际比赛参赛资格挂钩
中新网 2022-03-28
冰雪+ | 全民滑雪体能大比武揭幕 吸引红人打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1-01
“运动场只认成绩”是一种可贵回归
北京青年报 2020-10-30
风暴眼 | 体能测试没有错,但也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01
央媒:若体测项目和竞技项目不匹配,不仅不合理更显南辕北辙
新华每日电讯 2020-10-01
聚焦 | 相关部门将完善体测体系 “切一刀”不是“一刀切”
人民日报 2020-09-30
人民日报:体能要补强 但体测不应成为比赛拦路虎
人民日报 2020-09-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