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体 | VAR不该成为一种依赖 中超联赛的公正由谁说了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16 21:36

有关中超联赛第11轮北京中赫国安战平河北华夏幸福的讨论并没有随着比赛结束而终止,本场比赛出现的争议判罚持续发酵。就在9月16日傍晚,也就是比赛第二天,中国足协裁判部副部长刘铁军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对这些争议判罚做出了解释,而在谈及巴坎布那个被吹越位的进球时,刘铁军表示现在的VAR系统使用了2D3D技术,但恰好在那场比赛中出现了一些故障,所以没能把越位划线在重放画面中呈现出来。而这样的关键故障恰恰成了引起重大争议的重要原因。

既然VAR也会“犯错”,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谁来监管技术的操作者和相关专业评判人士?

回顾这场比赛,第70分钟时,王子铭和巴坎布之间进行了一次配合,后者将球打进,当值主裁金京元是在视频助理裁判石祯禄的提醒下,改判进球无效。不过,通过录像回放来看,这个进球被判为无效的确值得商榷。对于越位球的判罚,一向考验裁判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在这种毫厘之间的判断。

如今,中超比赛引进VAR技术不是一天两天了,主裁判如果能够在现场看到视频技术人员提供的清晰画面以及多机位的画面,那么就理应对进球是否越位作出准确判断。而本场比赛的情况是,主裁判通过观看视频回放依然做出了充满争议的判罚,这缘于在转播中并没有在当时为观众呈现更多角度更清晰的画面,让观看比赛的人对这个球充满疑问。刘铁军对此的回应是,“这个越位判罚引起很大争议,恰巧当时VAR系统有些故障,其实VAR介入后,查看是否越位进球的时候,已经采用2D3D线,把这个线画出来了。但是由于机械原因,没能播出来,挺遗憾的,如果这个画面大家看到后,这个还是很准确,也就是这个越位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在高科技被引进到足球比赛的判罚中时,人们是否可以完全依赖科技手段?比赛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未能在第一时间给所有通过直播观看比赛的观众一个准确明了的交代,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重新思考的事情。如果未来某一场比赛中的VAR技术临时不好使了,裁判们如何利用自身的业务水平确保将错判误判的概率降到最低?当今的科技固然发达,但是当高科技手段成为足球比赛一部分的同时,裁判万万不能够完全依赖视频技术,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更不能成为比赛判罚的主角。中超裁判自身的业务水平真的需要好好提升,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闹剧。

除了这个越位球之外,本场比赛最大的争议出现在比赛临近结束的时候,国安门将郭全博在禁区内出击,主裁金京元在视频助理裁判石祯禄的提示下,判罚郭全博撞倒华夏前锋马尔康犯规,主裁判通过回看录像给了华夏幸福一粒点球。也正是这个点球,中赫国安被绝平。很多人认为,郭全博和马尔康的这次冲撞是在合理范围内,足球本身就是一项有身体接触和对抗的运动,当时两人的注意力都在争抢皮球上,而非故意撞人,那么这是否该被看作是一次合理的对抗呢?

刘铁军在解读错判漏判的时候表示,所谓错判漏判,应该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如果出现一个争议,在网上可能会被认为是裁判员问题,我们会把这些争议视频发给评议组,这个组织是由专家组成,针对这些争议会对照规则和指南来看,一些问题并非是错误。当然确实会有一些问题,但只是裁判的业务问题,绝对没有主观思想和胡吹的存在。

而就在早于本场比赛进行的另外一场较量中,上海上港同武汉卓尔的比赛也出现了争议判罚,上半场上港队员傅欢在禁区内疑似手球,经过VAR的介入和沟通,主裁判并未判罚点球。这个判罚同样遭到质疑,被认为应该是个点球。

中超赛场上从来不缺少争议判罚,在对类似问题上的判罚,裁判们至少应该做到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当转播机位足够多、画面足够清晰的今天,呈现给观众的也应该是多角度多维度的画面,这样才能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

在这件事情上,中赫国安的愤怒和申诉完全可以被理解,外界也对这场比赛中出现的一些争议感到不解,一场进球大战的背后,竟然是一出由判罚引起的闹剧。而按照今年7月初在上海举行的中超俱乐部老总联席会议公布的联赛竞赛规则,各俱乐部不得就比赛中的争议判罚提出申诉。也就是说,中国足协按规定不会受理相关申诉,各俱乐部申诉无门。

至于比赛中引发巨大争议的判罚,按照规定,中国足协裁委会按联赛裁判工作流程,于赛后第一时间由专家评议组进行汇总评议。也就是说,裁委会已经认定本场比赛的判罚无误,而俱乐部也只能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也只有评议组的少数人对判罚有发言权,最终将结果公之于众,这未免有了点“多数服从少数”的意思。那么,当少数人出现了不公正或者判断失误的时候,谁又能监督他们呢?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发展到今天,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而关于裁判和判罚的争议和质疑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都在期待更加成熟有序的联赛,这应该建立在每一个从业者过硬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上,建立在一个合理公正的规则之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帆
编辑/张颖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