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达尔文理论背后的美丽怪兽
动物世界 2020-06-06 10:00

枯叶螳螂和叶䗛作为两个例子,表明颜色和形状——都可以通过伪装而有利于生存——是如何在演化历史中被自然选择了无数次的。惟妙惟肖的拟态使它们几乎无形地隐藏于树枝上或落叶中。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使用过一个视觉的隐喻,而这句话也在之后成为他被引用最多的、最著名的一句话:

“生命蕴含着各种力量,而它最初仅有一种或几种形式;当这颗星球按照固有的引力定律运行的时候,生命从一个简单的起点开始,演化出无穷无尽的、最美丽又最伟大的形式,并且还在继续演化着。这种看待生命的视角蕴含着大美。”

这个“视角”当然不是视觉上的“观察角度”,而是一个科学理论、一个概念的构想:通过自然选择的演化。但这个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在视觉证据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

查尔斯·达尔文由于预料到《物种起源》的出版会在当时仍然沉浸在《圣经》创世观中的科学界引起骚动,他在将他的演化论公之于众之前犹豫了20年。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游历于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多年来的独自冒险经历给了他发展自己的演化论的经验、洞察力和时间,这也促使了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达尔文是一位眼光锐利且极为细心的观察者,这一理论的共同发现者华莱士也是如此。他二人都是睁大了眼睛环游世界的博物学家。他们的大脑渴望寻找能够把事实、独特性和演化模式联系在一起的逻辑。

虽然演化生物学领域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主要受益于并不能直接看到的“分子系统发生学”领域或者DNA中的编码序列。但这门科学在源起之时,却依赖于肉眼的仔细观察,以及由这些观察产生的推论。

也正因此,当代著名视觉艺术家罗伯特·克拉克把他的很大程度的职业生涯投入到对演化的视觉记录中。

Robert Clark

缘起于《国家地理》曾给他布置的几十项任务,因为这些繁重的任务极大程度上勾起了他对“演化”的兴趣。十几年间,他通过拍摄关于哺乳动物的起源、恐龙的行为、人类的大脑、人类的心脏、早期人类的发现,以及羽毛、鲸、狗的演化和许多其他内容并整理成册,又在、诸多科学工作者和著名费顿出版社的帮助下,成功出版了这本《演化之旅》。

英文原版的封面为非洲长喙天蛾,是达尔文生前通过观察大彗星兰推断出会有一种长着长长的嘴的蛾子帮助这种植物来授粉。而中文版的封面,则选择了另一种与恐龙长相最为接近的鸟类——鹤鸵。

它通常能有1.5米高,体重超过45千克,是地球上最大最重的鸟类之一。它犀利的眼神、革质的头冠和强大的喙都使人联想到远古的恐龙,长着三根脚趾的骇人大脚更是如此。

每当受到侵犯时,它就像迅猛龙和其他似鸟恐龙一样可以把脚当作武器来使用,伤人致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艺术作品的生动形象是语言文字无法匹敌的,而一个个案例,如同演化理论背后的一个个美丽怪兽。

而这种美丽通常是偶然产生的,仅次于演化机制或适应性功能的出现,但这些美丽的偶然性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相对于一个死气沉沉的或是因生物灭绝而贫瘠的星球,我们会更喜欢一个充满演化多样性的世界。

印度或马来枯叶蝶雄性翅膀的上表面具有相对简单的蓝色和橙色的图案,但是当翅膀合上的时候,它就会突然变得像一片普通的棕色叶子一样。

在由查尔斯·达尔文培育的鸽子中,人工(或驯化)选择所造成的变化包括往上长而不是往下长的羽毛(如雅各宾鸽,上图)和过大的嗉囊(球胸鸽,下图)

裸鼹鼠是地球上两种真社会性(eusocial)的哺乳动物之一。(真社会性的意思是它们生活在一个蜂巢一样的社群或群体里,像蚂蚁和蜜蜂一样)

研究人员发现了鼹鼠另一个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之处:有个遗传突变使它们能够产生阻止细胞形成肿瘤的糖类。至少,这个是鼹鼠可以活三十多年,而绝大多数啮齿类只能活几年,并且鼹鼠在它们漫长的生命里很少显露衰老的迹象的部分原因。

两个同属人属的近缘物种的头骨:尼安德特人(上图),约4万年前灭绝;智人(下图)。

没有人准确地知道为什么尼安德特人灭绝了,但可能的原因有:气候变化更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而非早期智人;通过杂交逐渐地融入智人;由人类造成的消失,要么逐渐在资源争夺中败下阵来,要么在激烈的冲突中快速灭亡

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美丽生物之间,达尔文和华莱士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区别和规律,这引导他去理解演化。

而演化勾勒出生命历史的形状,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用意识“看”到,它的细枝末节都在这本栩栩如生的书里,供人观瞻。

《演化之旅》

由屡获殊荣的摄影师罗伯特·克拉克拍摄的200多张异彩纷呈的珍贵图像和著名科普作者大卫·奎曼和约瑟夫·华莱士言简意赅的科普文字共同构成。全书意在以视觉图像,记录一场亿万年以来有关生物演化的神奇之旅。

全本以“远古的历史”“鸟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冷血动物的多样性”“植物:演化盛开”“昆虫:多种多样的适应性”“哺乳动物:交错的网”“人类的起源”“演化的演化”。八大章节,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生物的演化案例。

作者甄选世界范围内包括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邱园、皇家植物园等知名博物馆和动植物园的罕见藏品。整个编撰过程中又有诸多生物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协助,力求图像及知识的清晰、客观、详实、准确。

来源:动物世界

编辑/张艳艳

相关阅读
赏读|曼德尔施塔姆:达尔文的文学风格
大雅 2022-01-21
历史|捉虫子、玩泥巴、摘野花,原来你是这样的达尔文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1-07-05
达尔文手稿遗失 剑桥大学呼吁公众帮助寻找
中国新闻网 2020-11-25
卢志荣新作“枫之塔”:自然保护区里的私人餐馆 烹饪食与设计之微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7
美文 | 任蒙:超越语言的语言
阅读武汉 2020-06-06
自然|长相可爱的虎鲸,你可能并不了解它
少年科学画报 2020-06-06
古动物|临河爪龙:一指定乾坤
中国古动物馆 2020-06-02
自然|马兜铃——植物园里的“下水管道”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20-06-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