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建的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2月4日出征武汉,支援近2个月的时间回到辽宁沈阳;隔离期还没结束,医疗队又收到紧急通知支援黑龙江绥芬河;一个月后,绥芬河的任务圆满完成,马上就要启程返乡了,医疗队再次收到紧急通知,支援吉林……这支医疗队支援抗疫整整110天后,终于在5月23日回到了家乡。领队刘琪说:“我们就像是救火队员,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第一时间冲上去。”
5月23日,历时40天,圆满完成支援绥芬河和吉林的医疗任务后,12名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员凯旋。这12人中有8人在支援武汉后,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团聚,便踏上了去绥芬河的征程。从2月4日出征武汉,到5月23日回归,这8人整整抗疫110天。
领队刘琪介绍,他们这支队伍是一支影像学的医疗队,一同出征的还有特种救援车,包括车载CT、移动X线和指挥车。其中车载CT拍摄的影像可通过5G信号传输到云端,供临床医生诊断,这一设备在国内稀少。
4月13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紧急通知,由刘琪带队连夜驱车赶赴绥芬河支援,行程900多公里,历时14个小时。4月14日早上7点半到达绥芬河后,队员们没有休息立即投入工作,对当地发热及疑似患者进行影像学筛查工作。
5月13日,圆满完成支援绥芬河的医疗任务后,队员们都已经打包好私人物品,准备回沈阳时,又接到新的任务,转战吉林,支援当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医疗队连夜驱车7个小时,5月14日开始协助吉林市所有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影像采集及诊断工作。
就这样,这支医疗队的大部分队员在110天里转战三地抗疫,成为国内支援时间最长的一支医疗队。
刘琪说:“我们就像是救火队员,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第一时间冲上去。”对曾赴武汉的队员们来说,放松了12天,还没有回家又踏上征程这一起一落有些难受,但队员们很快调整好了情绪。从绥芬河转战吉林也是,能感受到队员们没能回家刚开始有些失落,但很快他们喊着口号,写了请战书,表达自己继续奋战抗疫一线的决心。
刘琪说,从武汉到绥芬河再到吉林,队员们都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认真对待感染防控的每一个细节,抗疫工作井井有条地开展着,在圆满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医疗队自身也实现了“零感染”目标。相信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吉林市的人民很快就能回归正常生活。
对话队员王志宇:在绥芬河和吉林,我们延续了武汉经验
北青报:您是什么时候出发支援武汉的?
王志宇:我是2月3日晚上接到领队的电话,连夜发动、保养车辆,装载物资。2月4日早上出发,我们一共出动6台专业车、1辆指挥车。专业车包括CT车、X线车、检验车、供水电车等。每辆车配两名驾驶员,昼夜兼程行驶28小时、1850公里,2月5日下午到达武汉洪山体育馆。
北青报:到达之后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王志宇:我们的专业车展开就类似于一个二级甲等医院,可以进行核酸检测、拍摄CT、手术等。尤其是CT车,洪山体育馆的所有患者都在这个车上做CT,影像通过5G信号传输到云端,供专家审核诊断,尽量减少了人员的接触。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一共为近400名患者完成CT检查。除此之外,我们还承担一些物资转运和消毒消杀工作。
北青报:在绥芬河和吉林市抗疫,与在武汉有什么不同?
王志宇:我们没到武汉时,完全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心情很忐忑。在绥芬河和吉林,我们延续了武汉经验。
北青报:武汉支援结束后,回家之路经历了两次波折,心情会受影响吗?
王志宇:其实,从武汉回来在沈阳隔离时,我们就关注着绥芬河的情况,当晚接到领队电话时,我就猜到了。在绥芬河最后一天,我们想吃顿饺子庆祝一下,饺子还没吃上就又接到了通知。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工作做好,但确实对家人有亏欠。支援的事情,我一直瞒着双方父母。家里的事情都是妻子在默默承担,岳父生病了也没告诉我。
北青报:终于回到家乡了是什么感受?
王志宇:感觉这根弦还是绷着的。我们开玩笑说,回家前得跟他们要个餐盒,吃了100多天盒饭了,回家之后没有饭盒吃不下去饭,得把饭装饭盒里才行。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倪家宁
校对/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