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验成样板 白衣执甲耀京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27 08:07

开栏语:“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这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近年来,北京市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他们中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不畏艰险的“逆行者”,有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劳动者,有行业领军人,更有科技创新带头人。今起,本报开设专栏聚焦这些优秀的劳动者,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北京市援鄂医疗队138名队员紧急受命驰援武汉 奋战65天

4月26日,经过武汉和全国援鄂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个好消息让已经回到北京的138名北京市援鄂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们感到无比的欣慰。谈起65天在武汉的战“疫”生活,一切仍然历历在目。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所有的生活。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北京市援鄂医疗队138名队员紧急受命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承担起3个病区150张床位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医疗队充分发挥临时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科学施治、严格管理、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援鄂期间累计收治患者345人(其中重症、危重症占88%),充分展示了首都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医德医术。

微信图片_20200427080059.jpg

“北京经验”成为当地病区院感改造样板

突如其来的病毒、临时腾空的普通病楼、连夜砌起的绿色新墙……初抵武汉的医护人员即刻投入工作,北京医疗队接管的首个病区,成为当地病区院感改造的样板。

1月29日,12层西病区开放。1月30日,10层西病区开放。2月3日,8层西病区开放,收治患者突破百人。5天之内,开设三个病区,共150张床位。“我们是医者,我们就要救人。”138名医疗人员,奋战一线,竭力救治患者。北京医疗队“兵分三路”,成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接管病区最多的医疗队之一。

医疗队领队、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医疗护理处副处长刘立飞介绍,医疗队分为8个管理组,设三个病区主任和护士长,制定了18项核心制度。创造性地提出“北京模式”病区修改建议,指导医院紧急改造隔离区域布局,划分“三区两通道”,“先试点后推广”协助援助医院短时间内完成改造800张床收治重症患者的任务。

他们无私分享“北京经验”,将医院管理、病区改造、医疗流程、院感防控等经验,主动提供给当地医院同行,共同改进疫情防治工作;发挥“北京专家资源”优势,建立起武汉—北京5G远程会诊沟通机制,最大限度利用专家资源救治患者;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微信群,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方便患者查阅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等信息。

微信图片_20200427080107.jpg

个个都是救治重症患者的急先锋

护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与病魔贴得最近的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郭京,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火速驰援到了武汉。17年前,她也是第一批冲进了救治SARS重症患者的主战场。这次,她又是第一个报名,再次冲上了最前线。

刚刚踏进武汉重症病区时,郭京明显感觉到一些患者的焦虑,她耐心地安慰开导,手写爱心贴纸为他们加油打气。“微笑,幸运的开始。虽然你可能看不到,但是我正在微笑。今天,你微笑了吗?”她把这些正能量,贴在病床前、护士站,写在自己的防护服上,传达着乐观、积极的心态。高负荷的工作,全天候身着防护服的郭京起了一身湿疹,奇痒无比,可她仍然咬紧牙关。为配合医生治疗,她举着一位下肢水肿严重患者的双腿,不停进行两腿交替,一举就是半天。诊疗结束时,她已经汗流浃背,累得直不起腰。可她却舍不得休息,抓来个暖宝宝,热敷一下腰部就再次冲进“战场”。

微信图片_20200427080110.jpg

在武汉的战“疫”一线,这样的“郭京”很多,既有参加过SARS、H1N1救治工作的“老兵”,也有瞒着父母冲锋陷阵的90后、95后。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丁新民把“有事找我”4个大字写在防护服的帽子上,情绪烦躁的患者看到这句话,一下子就平静下来;年过五十的北京安贞医院ICU主任医师贾明、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黎明主动参加值夜班……65天,他们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视患者如亲人,每一刻都践行着医护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