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变淡的今天,刘若英乌镇感受江南春节的非遗味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1-10 20:16

随着农历新年脚步渐近,“团圆”的磁场也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在众人归家的日子里,刘若英也回到了她的“第二故乡”——乌镇。

自2003年电视剧《似水年华》结缘以来,刘若英与乌镇的故事延续至今,相遇相知十多年,乌镇每次都能带给她熟悉又陌生的新鲜感。这次,让奶茶觉得新奇的,是她感受到了乌镇过大年的氛围。赶集采购年货是乌镇人筹备新年的第一道序曲,不同的是,乌镇的年货市集是在水上的。

乌镇水网发达,历史上以水为道船为车,很多交易都是在水上进行,最早时候四乡八邻的农户们纷纷把自产的农产品装在船只里运进西栅,在西市河上吆喝、叫卖,久而久之便在这里设立了固定的交易场所,水上集市也因此而来。

微信图片_20200110200854.jpg

如今,乌镇依旧保留着这个传统。每天清晨,晨雾还未散去,水市口就熙熙攘攘热闹起来,两岸水阁、茶馆、肉铺、小吃店、豆腐摊纷纷卸下门板,河道里不时划过一艘一艘船只,附近老人喝茶的喝茶,摆摊的摆摊,赶集的赶集,水乡的一天就在这样的烟火气里开始了。

新年期间,集市上的货物相比平日更全更丰盛:新酿的醇香乌酒、腌制好的腊味、自家晒制的杭白菊......摊主们坐在船头吆喝自家的农货,栅道上的顾客选购得热火朝天。年货集市旁边则是乌镇过大年特设的好味小吃摊,象征“旗开得胜”的定胜糕、“红红火火”的桔红糕、“甜蜜幸福”的海棠糕、“团圆美满”的烧饼与汤圆.....都是乌镇人过年必吃的小食,为的是给新年讨一个好口彩。

此次乌镇行最让刘若英印象深刻的,还是长街宴。四方桌沿着老街一字排开,认识不认识的游客毗邻而坐,互相说着自己来自天南海北的某个省市,然后彼此道一句“新年好”。方桌上摆着江南特色年菜,一只紫铜暖锅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暖锅又成为臭豆腐、毛豆、竹笋、以及三白酒之后,刘若英念念不忘的乌镇美食。

微信图片_20200110200718.jpg

旧时,江南小镇以“百户为坊,万户为市”,“坊”是乌镇的居民单位,也组成了乌镇人特殊的社会团体。平日里走街坊,串邻里互增感情,逢新春佳节,有钱的大户人家,总是在坊间广开宴席,广邀邻里好友、往来过客,同享年福,街坊邻里们也沿街摆上桌椅,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如今,长街宴已经成为乌镇过大年时的保留节目。

长街宴之后,大家还能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提灯走桥,传递新年幸福安康、平安喜乐的美好祝愿。夜幕下的乌镇景区内,还有一年一度的水灯会如梦似幻,热闹却又静谧。而刘若英对乌镇的这些新发现,也是从小年至元宵开始乌镇献给所有游客的传统大礼。

微信图片_20200110200715.jpg

自2016年开始,乌村便成了刘若英每次必去的地方。江南的冬季不似北方一样天寒地冻,气候相对舒适,还适合一些作物的生长,因此农人不闲。田地里水稻收割晒干后归仓库存储,农人将土地重新翻整,种上油菜秧苗、耐寒小青菜。春节临近,天气好的时候,村里人还会聚集在空地上一同制作年糕、镬糍等年节食物,为过大年做准备。

至今,村里人还是习惯亲手制作年货,这边大爷们打年糕的号子声震天,一锤一打间,年糕变得又软又糯,香味顺着空气蔓延了半个村庄,生活工作年年高的寓意却被镶嵌进了年糕团子里;另一边阿姨们则在熟练地炒制糯米锅巴,她们叫它镬糍。春节期间,好客的村里人一定会用镬糍茶来招待客人,镬糍碎成小块,加入白糖,用热水冲泡成甜甜的镬糍茶,是欢迎来客的重要礼节。

微信图片_20200110201652.jpg

乌村的年,就是被这样简单却朴实的捶打和炒制堆砌起来的,或许,这就是英小姐口中生活本来的样子吧。

在年味变淡的今天,乌镇依旧传承着传统文化与习俗,在农历旧岁的记事本即将合上的时候,乌镇人却在满心欢喜地开始新年的忙碌。江南春节的非遗味道已经弥漫在乌镇上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龙舟花灯船、非遗游园会 乌镇推沉浸式端午体验新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清明踏青下江南 在乌镇感受“好好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文旅部: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4.74亿 花了6326亿元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2-18
文旅部: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4.74亿,花了6326亿元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2-18
听大戏,赏非遗!春节假期3.6万余观众到首博享京味儿年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14
锦绣中国年|春节的小知识:“拜年”习俗何时开始流行?
中国新闻网 2024-02-10
延庆备齐春节“文化大餐” 邀市民长城脚下过大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