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商业案例入选伦敦商学院课程 微信有什么“小秘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5-17 21:33

5月17日,腾讯与伦敦商学院在英国伦敦首项合作成果《腾讯微信的创新与敏捷》商业案例当日正式进入伦敦商学院“战略与创新”课程。据悉,这是双方第一次合作,未来将期待在商业思想与实践、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该合作也是腾讯“全球商学院合作计划”的首个项目。

在该案例中,通过采访研究包括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内的微信团队,揭露了微信的几个小秘密。比如,微信底部为何一直只有4个功能?以后会增加吗?微信会不会做开屏广告?微信接口向第三方开放会收费吗?有考虑过收费方案吗?目前微信业务群已有2000员工,这么庞大的团队如何管理?张小龙在微信是一言堂吗?关键决策如何做出?

微信图片_20190518112711.jpg

欧洲排名第一商学院将微信作为研究案例

伦敦商学院是英国建立的首家商学院,常年排名欧洲第一,其各种课程都长期位列世界前列。来自世界各地的MBA、EMBA、斯隆等课程的学生,在伦敦商学院副院长、福布斯世界最有影响力五十大管理思想家Julian Birkinshaw教授的引导下,对微信内部的运作机制、创新过程、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

据介绍,这是腾讯“全球商学院合作计划”的首个项目,也是国际顶级商学院首次基于微信团队深度访谈完成的案例研究。该计划由腾讯于2018年发起,与全球顶尖国际商学院合作,开放分享腾讯的商业创新实践,并探索共研前沿商业思想,助力行业发展与国际人才交流培养。在此期间,国际顶级管理学者往返于伦敦和广州之间,深度访谈了微信早期成员、高管,其中也包括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

“微信作为全球‘十亿用户俱乐部’的成员,是腾讯创新的典型代表。我们研究微信,并非仅仅因为它代表中国创新,更是因为放眼世界,微信也代表着全球创新的先进水平,是创新创业人士都该关注和研究的样本。”Julian Birkinshaw教授表示,“腾讯此次开放微信的创新实践,由伦敦商学院世界顶级学者分析研究,并与全球精英学子开放共研,势必将为全球商业思想进步,推动数字普惠创新做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190518112718.jpg

张小龙:微信界面底部永远都只有4个功能 限制开屏广告

在研究采访中,张小龙表示,微信是一款“艺术品”,其次才是“商品”。“做Foxmail时,刚开始我做得很复杂,后来慢慢做我就会发现这是不对的,因为我自己觉得它不美了,我必须要做减法,让它简单化和合理,这样才能提升整个美感出来。”张小龙将这一经验延续到了微信上,“在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有很多同事会提建议,说一般的App底部都有5个功能,其实微信可以加一个功能,但我很害怕这种情况出现,并定了一个规矩,微信界面底部永远都只有4个功能,以后永远也不要加它了,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没有增加一个。”

微信对于做“艺术品”的追求也极大限制了它的广告量。即使用户能对强迫式广告有一定的容忍度,比如App开屏广告,但微信也会坚守底线。在张小龙和团队的其他成员眼里,广告让用户体验减分,所以要限制。

微信曾设想向第三方收费 最后决定免费开放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最初微信曾想过向第三方收取一定的费用。“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希望开发者更珍惜我们的接口,价格表都做好了,但最后决定免费开放。”微信团队相关负责人回忆说,“那几年跟很多企业交流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挺‘佛系’的,一直在帮别人。其实帮别人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能得到好处,像蜜蜂一样,采蜜的过程中你可以帮助传播花粉。”

这符合微信“开放的策略”——将能力公平、免费地开放给行业和开发者使用,为微信在to B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包括打造支付生态,一举让微信支付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下支付平台。

在此过程中,微信是按照“应用-平台-标准”演进的。

“微信一开始还不是一个平台,它是一个社交的应用,通过连续的创新积累了大量用户”研究团队的另一位作者、伦敦商学院斯隆学者柯良鸿认为“但是很快的,微信通过开放策略,建立公众号和微信支付生态,变成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平台,开始做to B的服务。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到了2017年推出小程序,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标准,引领了产业,广受欢迎。”

“我觉得小程序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里面最大的一个挑战。我还记得很清楚,那个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在一起讨论小程序有多难,我们会遇到哪一些障碍是跨不过去的。即使到今天小程序还不能说完全的成功,但我们看到了有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已经用小程序来作为它和顾客的一个连接器。”张小龙说。

案例作者也指出,坐拥超过10亿月活跃用户,微信具有强大的来自商业市场(to B)的增长潜力。但张小龙认为微信不会将用户数量作为目标,重点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微信图片_20190518112724.jpg

微信细分50-150人小团队 关键决策由张小龙做出

微信最初诞生于一个十余人的小黑屋,团队对小黑屋里随性的工作方式仍记忆犹新。“我们每周都会完成一个功能模块,之后基于内部体验再修改,小龙是直接参与整个过程的,他尽管没坐小黑屋,但他基本上每天都会过来跟我们对一下进度,看体验,提出问题,然后我们继续改。”

而现在,微信已庞大到拥有2000名员工,其管理模式上如何保持敏捷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据介绍,张小龙将微信细分成50-150人不等的小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敏捷和轻松随意的文化。张小龙并不喜欢繁琐的汇报流程,一位微信高管指出,共享价值观越强,对正式流程的需求就越少。

张小龙想让更多的年轻员工参与项目讨论,学习自己和其他高级经理制定决策的过程。一位微信高管对此这样评论:“开会审项目的时候,小龙会把这个项目的相关人都请来办公室里,甚至还有实习生。而且小龙非常鼓励和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也相当于对于年轻人的培养,让他们参与到整个项目的最底层的思考和碰撞中,小龙一直很坚持这个。”

但案例同时指出,所有的关键决策最终还是张小龙说了算,这也保持了微信的整体一致性。

在创新路径上,微信的决策更多是“自上而下”的:为了避免成品成为妥协的产物,所有的关键决策一直都由小龙负责,而他也常常像否决别人一样否掉自己的想法。一位微信管理层说,“当做一个突破性产品的时候,如微信本身,或者小程序,用户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首先要给用户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这需要一个架构师的明确设计,而不是一群人的共识。”

不过,随着微信中的一些功能进入到持续优化的阶段,“自下而上”的创新方式也越来越多地涌现,比如红包功能的持续优化和“看一看”功能的演进。

微信HR负责人说,“中层领导需要有更多能力把这个撑起来。我们有很多部门经理是和小龙一路成长起来的,非常清楚小龙的操作模式。同样地,这些人会将他的思考模式向下层层渗透。在这个传承过程中,和小龙的愿景保持一致性也非常重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阿里公益携手长江商学院升级“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7
北京工商大学召开商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30
长江商学院和阿里巴巴开设国内首个面向三农人才专属公益商学院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8
烤全羊、清蒸波龙 温州商学院请4000多名毕业生免费吃自助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7
温州商学院学子17年自发接力续航“爱心专列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4
温州商学院《温商精神导论》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0
温州商学院获批建设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8
“有困难找母校” 温州商学院明信片“温暖”校友
中国新闻网 2022-1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