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培育数字人才,高校大有可为
中国教育报 2024-05-30 10:00

据媒体报道,在就业市场上,数字化管理师、商务数据分析师、智能楼宇管理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新职业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富有实践经验的数字人才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最新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持续高涨的数字人才需求。培育数字人才,高等教育是基础和重头,高校要顺势而为,切实肩负起数字人才培育的重任,从学校顶层设计、智慧校园建设、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数字师资培育等方面谋划用力,力争成为数字人才“成长地图”的先锋队。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背后,关键靠人才支撑。与此同时,数字人才不足、人才素质与数字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高校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在数字人才培育中担起责任。

强化数字人才培育顶层设计。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高校应及时更新思维,统筹谋划,走在数字化转型前列。要认清数字发展规律,顺应数字人才市场需求趋势,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前瞻性规划数字人才的“成长地图”和培育体系。要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要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治理体系。

探索数字人才培养新模式。高校要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就必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建立数字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结合数字人才需求,加强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互相反馈、互为参照的人才培养生态。二是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交叉学科是复合型数字人才培养的新平台,要推动经济学、管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构建数字经济专业集群,鼓励学科间、学院间合作培养人才,完善双学位培养方案及数字经济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教学团队打造,出台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建立数字经济教学和实践基地,促进数字人才培养。

促进数字人才师资队伍培育。人才培养,教师为要。高校要秉承开放式生态思维,建立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在数字人才师资队伍的引进、培养、培训和评价上下功夫。既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学习海外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又要对内畅通企业数字人才向高校流动渠道,支持高校设立流动岗位,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高层次数字人才按规定兼职。在具体办学过程中,积极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政策,开辟数字人才师资自主培养新赛道。通过邀请资深专家讲座、赴校外参观考察、开展智能教学工作坊、组织数字教学技能竞赛等多元化手段,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和实操技能。同时,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出国研修访学,促进与国际数字人才交流学习,提升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推进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数字人才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教育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充分发挥智能技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优势,构建大平台、大资源、大服务体系,创建包容性的数字学习平台和内容,实现智慧教学与科研的高度融合。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管理平台,通过提供从师生流动、设备维护到场地管理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助力学校提高教育数字化服务与治理效能。为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拓展各类“智能+”应用场景,推动数字与教育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相互赋能,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

文/冯火魁(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助理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九部门发文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19
方案来了!中国数字人才培育行动启航
新华社 2024-04-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高等教育数字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3-12-15
数智时代来了,高校如何应对?
中国青年报 2023-11-27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工人日报 2023-10-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