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校企共建实验室,学生上演“抢课大战”
南方都市报 2023-09-25 15:37

今年4月,致公党深圳市委会的《关于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学教育发展,助力深圳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被列为深圳市政协的重点提案之一。提案落实情况如何?9月21日,市政协主席林洁带队前往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就《提案》开展督办协商。

与此同时,深圳教育等多个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科学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中?如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与深圳18家头部企业共建的18间实验室,今年也投入日常教学使用,以期培养孩子的综合应用能力。

提案

建议创新性建设科教基础设施

《提案》提到,深圳需要提前布局将来所需的技术支撑与技术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提升市民的综合科学素养和想象力,并列举了深圳在科教方面的方式,如人口结构年轻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明显,电子信息与数字经济规模大、产业集群化突出,具备支撑现代化科教产业基础等。同时也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科教基础设施老旧;科教由校外培训机构主导、缺乏务实的科教体系;数字化基础设施对科教工作支撑不足等。

《提案》建议,要创新性建设深圳科教基础设施,比如打造全国第一个科学教育创新主题公园,融入深圳优势产业技术,力争成为继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以后,深圳吸引全国游客、广大青少年的科教新名片;推动深圳科教/科幻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如创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大赛,吸引大中小学校积极参加,形成浓厚的科教氛围,树立全国知名科技竞赛品牌;结合产业优势搭建青少年科学教育平台,如搭建综合科教体系。加强科教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指引,明确市教育局和其他部门的责任,搭建包含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学段的综合科教体系。

进展

在建的光明科学公园投资约15亿

在督办协商会上,深圳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科协、市文联分别介绍提案办理工作情况。

比如,针对“打造全国第一个科学教育创新主题公园”的建议,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答复,光明区正在建设科学公园(一期),该项目地处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以“科学领航、光明蝶变”为主题,占地面积约181.8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资金来源为光明区政府投资,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性综合公园,结合光明科学公园的项目定位和建设进展等情况,建议统筹推进打造全国第一个科学教育创新主题公园。

针对这一点,市科协方面也表示,已经在加快推进深圳市科技馆(新馆)建设工作,项目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体现深圳特色、湾区品格的世界一流公众创新中心和科学探索中心,深圳市乃至大湾区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的新标杆,成为深圳科学传播的殿堂、创新培育的摇篮及休闲旅游的地标。

针对“结合产业优势搭建青少年科学教育平台”的建议,深圳市教育局方面答复,该局已经研制完成了《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计划到2025年,形成科学布局、先行示范的科创育人城市生态,并在工作机制、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构建出多元化、全方位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生以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素养;整合高等院校科教资源,通过双向交流、共建共享、研学旅行模式与中学开展联合教研,共建人才培育班、培训基地。

探索

提供400多门校本课程

9月21日下午,政协委员们参观了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多个科学教育实验室,了解该校充分利用深圳科技头部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进行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实践和成效。

每年开学季,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都会上演“抢课大战”,该校提供的延时服务拓展课受到学子和家长热捧。选课时间一到,便上演了一番激烈的“抢课大战”,几十门王牌拓展课被秒抢空。

据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鲁江介绍,该校结合“双减”和“课延”的一减一加,根据K12体系中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构建了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需课程组成的课程谱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400多门校本课程,着力打造涵盖智能制造、自然生态、信息技术、阅读写作、国际文化、艺术创意、体育运动等STEAM课程群。实施小班制、分层制、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书院制等个性化育人模式,探索出“E-PBL”新型教学模式,铺设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该校致远楼2楼到5楼,有18间实验室。这是鲁江带着团队,连着跑了几十家深圳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磋商、筹备和两期工程,和腾讯、大疆、优必选、大族激光等深圳18个头部企业共建的,涉及航空航天、汽车工程、仿生机械、数字制造、生物基因、海绵城市、河道治理、海洋资源、微观世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5G技术、智能物联、服装设计、影视媒体、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开了国内外基础教育先河。

这些“科创巢房”绝非摆设,依托各类创新实验室,学校开发了400多项实验室研究课题和项目式学习课程,每学期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轮番到每个实验室上体验课。学生取得26项国家专利,在各类国内外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人数居全市前列。

明德教师陶冶博士也指出,实验室的科创教育也不仅仅是传授某种技术,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未来的教育将更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死读书”的学生,将很难胜任新的考试和评价模式。

现场,鲁江将话筒交给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上百名学生接龙介绍了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和拓展课。实验室的高规格硬件配置、满墙的专利展示、学生们自信大方的表现,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陈荣梅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马上消费将共建先进制造智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4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 校企共建“工业超声检测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广州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正式启动
广州日报 2024-02-27
北京经开区新增一所“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2024-01-07
创新人才培养,从上好一堂实验课开始
光明日报 2024-0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