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委书记:跻身“千亿县”有底气有信心
南方日报 2023-03-16 07:41

“全国百强县榜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竞争非常激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日前,惠州市博罗县委书记谢远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博罗位列《2022赛迪全国百强县榜单》的第81位,力争今年GDP突破900亿元、明年挺进GDP千亿县行列、202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65位左右。

对于这些目标,谢远区直言“有压力,但也是动力”。接下来,博罗将秉承“项目为王、产业强县”的理念,继续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建好千亿产业园,做优营商环境,让企业留得下来、大项目落得了地。“今年实现GDP达到900亿元,明年挺进GDP千亿县行列,我们有底气也有信心。”他说。

近两年工业投资保持40%以上增长

南方日报:去年,博罗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从第89位提升至第81位。您总结,排名进位最关键靠的是什么?

谢远区:全国百强县是县域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靠的是四大“制胜法宝”。

做厚制造业家当。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产业转移工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和生命健康四大支柱产业招大商、招好商。

做优营商环境。近年来,博罗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行动,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创业大礼包”免费送,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吸引大金空调等优质项目入驻。

提升县城承载力。博罗将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倾斜,近三年新建及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共40所,新增公办学位4万余个,县人民医院新院等多个医疗项目建成投用。

做优生态环境。博罗通过控源截污、修复生态,将沙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稳定Ⅲ类以上。一条河改变了一座城,沙河治水成功后,很多企业落户在流域内。

南方日报:博罗提出的目标很明确:明年挺进GDP千亿县行列、后年进入全国百强县65位左右。定下这些目标是基于哪些考虑?

谢远区:我们提出这些目标是经过充分考虑的。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首先,博罗有厚实的产业基础。2022年,博罗的GDP达到801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475亿元。近两年,博罗的工业投资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而且储备了大量的工业项目。今年进入投产高峰期,将有80多宗项目投产,上升空间比较大。

同时,博罗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我们盘活存量土地将释放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另外,我们抓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干部队伍战斗力越来越强。我们有信心拼出一片新天地,开创县域振兴新局面。

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关键环节补链强链延链

南方日报:您刚到博罗的时候,GDP总量500多亿元。未来要挺进千亿县,博罗在产业结构上有哪些具体规划?

谢远区:我们的产业结构总体比较明晰,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和生命健康产业。

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很好,电子信息产业离不开电镀,整个惠州的电镀基地都在博罗。目前,博罗的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有300多家,发展优势巨大。

另一方面,电动车产业寻求差异化竞争。博罗引入台铃、小刀、新日电动车等龙头企业,培育电动车产业链。预计未来可以达到2000万台/年的产量,带动产值超400亿元。

此外,博罗在铜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做了全面布局,产品覆盖铜箔、铜线、电缆等。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博罗也有较好的基础,这里南药历史悠久,罗浮山地区就有1200多种中草药。

南方日报:在产业链招商以及产业协作方面,博罗有哪些具体思路?

谢远区:我们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制定招商图谱,瞄准上下游关键环节大力引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补链、强链、延链。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力争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博罗。

大力打造产业园区,持续完善智能装备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电动车产业园以及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成势。

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合作,主动对接发达城市产业有序转移和科技创新资源辐射,形成科研在深圳、转化生产在博罗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亩均论英雄”打造产值超千亿产业园

南方日报:当前,博罗正在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提出产值要超千亿。优势在哪里,如何实现?

谢远区: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基础条件优越,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区位交通便捷,产业园毗邻广深莞,有博罗高速、高铁、中欧班列以及周边3个机场;二是产业基础扎实,园区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共有规上企业149家,目前年产值340亿元,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三是发展空间广阔,园区拥有可持续扩大增量的连片土地;四是运营管理高效,园区采取“管委会+中小企业局+平台公司”管理运营模式。

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的目标是打造产值超千亿的国家级产业园。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并抓好择商选资、征地储备工作。

南方日报:选择怎样的企业入园很关键,博罗产业园在招商上有哪些考量?

谢远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引进、培育什么样的企业,我们不能“摘到篮子的都是菜”。

首先,按照主导产业的链条需求来引进,特别是链主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强化“亩均论英雄”,以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亩均投资为核心指标引进项目。

其次,培育本土企业,特别是增资扩产企业。比如华通、南亚、联合铜箔,通过增资扩产来培育更多百亿级的企业。

最后,考虑异地孵化。博罗抢抓深圳产业转移机会,加速形成“研发、孵化在深圳,转化、生产在博罗”的模式。我们也将设立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加速企业异地孵化。

一线案例:电动车产业“新势力”正崛起

80米,是台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台铃广东基地”)一条生产线的长度。在这样一条生产线上,从零配件组装到整车测试,每天有约1000台电动车整车下线,随后被销往全国各地。

从今年3月开始,位于博罗县的台铃广东基地生产车间里,这样的生产线数量新增到7条,厂区的电动车产能提升至每天7000台。

当前,台铃广东基地的产能扩张仍在继续。台铃广东基地生产中心负责人邓超智告诉记者,基地一期可容纳12条生产线,最快到今年8月,全部12条生产线将全部启用。届时,台铃广东基地的电动车年产能可达到300万台。此外,投资约4亿元的基地二期也已启动建设,将新增8条生产线,基地配套项目也将于年内动工。

台铃集团董事长特助何文强表示,台铃自2020年落户博罗县龙华镇以来,吸引了超过20家配套供应商到当地投资兴业。今年,还将继续引进约20家供应链下游企业,在基地周边打造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聚区。

同样在龙华镇,与台铃广东基地相邻的,是2021年10月投产的博罗小刀电动车生产基地,这也是广东小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建设的第5个大型研发生产基地。公开数据显示,两个生产基地去年合计实现产值16.2亿元,共产出约60万台电动车。

台铃广东基地落户后,只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签约建设到投产;博罗小刀项目从落户到一期投产仅用时15个月,创造了小刀电动车在国内生产基地建设速度的新纪录……项目加速落地建设,是博罗县笃定心志发展壮大电动车产业的缩影。

据博罗县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博罗县并无电动车整车制造的产业基础。自2020年以来,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博罗把目光投向了电动车产业,并将其作为聚力打造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锚定这一支柱产业,博罗针对国内电动车行业的“领头羊”和细分领域“排头兵”持续强化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龙华镇电动车产业园为起点,如今,博罗电动车产业链条已延伸至龙溪街道和石湾镇,从整车到零部件制造等上下游协作配套产业链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先后落户博罗的台铃、小刀、路商等3宗电动车整车制造项目已经投产。2022年,博罗引进4宗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制造项目,投资额达18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达36亿元,税收1.3亿元。

如今,电动车产业已成为博罗制造业版图中的一支“新势力”。对于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谢远区充满信心:“我们预计博罗电动车产业未来能达到年产2000万台的规模,每年可以实现超400亿元产值。”

文/张子俊 廖钰娴 彭琳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京5月份以来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49起 其中12起与使用二手电池有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北京消防:1月发生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火灾33起 因电池故障起火占总数91%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倒车,请注意”响彻国外街头引热议 全国最大“三蹦子”产业基地在江苏丰县
扬子晚报 2024-01-30
半两财经 |“倒车请注意”响彻街头 看到的人都想要 中国“三蹦子”不止在美国火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9
最多存粮35万吨 “巨型粮仓”够整个湾区吃半个月
南方都市报 2023-1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