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未来姜萍如果不学数学了,可以吗?
农民日报 2024-06-19 10:00

姜萍火了。中专就读的她,在一项全球数学竞赛预赛中取得第12名的好成绩,和她同场竞技的选手不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等知名高校的学生。新闻一出,不少高校向姜萍抛出橄榄枝,姜萍也被网友冠以“数学天才少女”的称号。

姜萍为啥会火?原因之一在于她身上体现出的反差感。这个17岁的女孩就读于职业院校,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但也爱好数学。包容和多元的环境,让她有机会学习专业课程,也有机会在数学爱好上得到发展。中专生,服装设计专业,世界级数学竞赛,几条许多人眼中的平行线,在姜萍身上交汇了。而一个普通女孩追求个人爱好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这么高的关注,正是因为这种反差感。

反差感的背后,是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固有观念之间的错位。在部分人的惯常认知中,上了职校,未来就业似乎只能锁定技术工种,人生少了很多可能,“没有办法才上职校”一类观念也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但事实上不只是姜萍,近年来许多职校生都在用实力和成绩,拓宽职业教育的成才空间,刷新人们对职校生的固有认知。不管是靠刮腻子在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获得金牌的“00后”小伙马宏达,还是从职高学生一路逆袭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的周信静,或是在清华大学当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职高女孩邢小颖,他们和姜萍一样,都在不断地告诉人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职校生了。

产业在升级,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多元,职业教育也在不断蓬勃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今天的一线工种不仅需要掌握具体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有理论功底、富有钻研精神的“大国工匠”,能将技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香饽饽”。以姜萍所学的服装设计行业为例,近年兴起的元宇宙虚拟服装搭配师、汉服妆造师等职业,对精确性和审美要求极高,而数学的逻辑和精确性正是其基础。在姜萍的世界里,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还是对称性、是结构、是美,值得她日复一日投入钻研。

产业升级倒逼人才培养升级。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与此同时,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得到强化,据教育部今年3月公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9.41%,“双师型”教师比例56.71%。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低、教育成本低”的情况已经大大得到改善。

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日益宽松的成长环境、丰富的师资配备,在多种因素加持下,职校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姜萍”,姜萍给人们带来的反差感可能会成为常态。在这样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下,我们也没必要再用老眼光去看待姜萍,始终抱着对职校生的固有印象不撒手。反之,当哪天再出现一个“姜萍”而无人关注时,那可能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17岁,本就是怀揣梦想、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姜萍说过一句话,“如果学习服装设计是我的plan(计划) A,那探索数学世界便是我的plan B。”除了这两项,其实她还可以有更多计划和梦想。对年轻人的选择和成长,我们不妨更加宽松、包容。谁说职校生只能搞服装设计,不能做数学研究?谁说高中生只能考大学,不能去学服装设计?换句话说,如果几天后的决赛中,姜萍失利了,就代表她失败了吗?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姜萍不想学数学了,想专注于服装设计,或者单纯只想停下来歇一歇,那又有何不可?

编辑/李天际

相关阅读
涟水教体局回应涉姜萍问题:月考成绩截图属实,预赛借的电脑
江苏涟水县政府网站 2024-06-28
中专生逆袭折射成才多样选择
经济日报 2024-06-19
姜萍学校发声:校方会尊重姜萍未来选择
新华社 2024-06-17
闯进数学竞赛12强,姜萍中考621分为何选择上中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7
“弟子不必不如师”!决赛在即,对于学生姜萍他最想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