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用足用好每一滴来之不易的“南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07:11

截至6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以来,“南水”在优化北京水资源配置利用、改善供水格局、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京“南水”中,有七成直接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已成为北京的主力供水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

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其中,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京津冀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的百年大计。

北京是资源型缺水的超大型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7.35亿立方米,统计分析全域水资源总量总体呈减少趋势。1999年以来受持续干旱、人口增加和城市快速发展交织叠加影响,北京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左右。同时,大量开采地下水保障城市发展需要,曾一度加剧了河湖生态系统的萎缩退化,诱发了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水进京,使北京水资源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可向北京供水10亿立方米,北京年人均水资源量增加到150立方米,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得益于南水北调水和万家寨引黄水等其他外部水源的强力支撑,加上优化调配本地水库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干涸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河流迎来了全面复苏,城乡河湖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勃勃生机。

为了这一泓“南水”,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提升13米,所在的淅川县淹没面积20余万亩,包括3个集镇、36家工矿企业及大批基础设施,静态损失90亿元,搬迁164个村,移民16.6万人。工程建设过程中,河南段遭遇渠首工程、穿黄工程、穿漳工程等“八大难题”。众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数十万建设工人日夜奋战,仅南阳就有141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为了这一泓“南水”,沿线各地在南水北调汇水区乡镇、总干渠水源保护区外延2公里的范围内,执行最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禁止新建一切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项目。输水管道沿线布置了压力计、流量计、水位计等专业仪表,调度人员24小时值守监测,对5700余个数据进行定时对比分析。

饮水思源,作为受水区的北京,要用珍惜、用好每一滴“南水”的实际行动回馈水源地人民,回报每一位护水人。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受水县(区)11个,全部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北京市节水条例》首次从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和非常规水利用等维度,构建起全过程、全行业、全社会节水体系,形成完整的节水工作格局,为北京节水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北京建成25个农业节水示范基地,完成281家重点工业企业水效对标达标,再生水年利用量达12.77亿立方米,成为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原则要求。把节水、治污、保水放在首位,最大限度珍惜用好南水北调水,统筹抓好水资源优化配置、供水安全保障、河湖生态修复和水灾害防治,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有力促进了首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助力首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文/晨云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受益人口超1600万!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12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调水节水共同护航 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2
七成进京“南水”服务百姓日常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8
今天,“南水”进京九周年! 已成保障北京用水主力水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7
南水进京超90亿立方米 13座自来水厂日均取水量创新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