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报告解读 | 报告体现项目制清单化思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07:24

综观《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那就是都体现了“项目制清单化思路”。这种思路已经覆盖到全市工作的重点领域,是对各部门工作的细化,为全年的工作提供了鲜明的政策导向。

项目制思路是鲜明的政策导向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随后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把2024年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来落实、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来落实、放在首都发展重要节点上来落实;要真抓实干,在项目化推进、政策落地兑现、服务保障上拿出更多务实举措。综观可见,今年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等报告,也都释放出类似的明确的政策信号:只有把工作任务细化成具体项目才能更好地落实。以《计划报告》为例,其中提到,要“精准加力有效投资”,要“打好投资调度、要素保障、项目储备、投融资改革、绩效管理‘组合拳’”。明确北京要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坚持按季度推动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市重点工程投资支撑全市投资保持在三成以上。

把2024年的工作任务细化成具体项目,以清单化形式呈现,这本身就是对“实干”政策导向的具体落实。以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为例,《计划报告》明确提出,“推动168个恢复重建项目于上半年建成投用,305个全面恢复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功能提升项目于上半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拒马河控制性防洪工程、二道河水库等长远发展项目前期工作。”这段表述不仅将恢复重建的任务分不同领域细化为有明确数量的项目,还为项目倒排了开工和建成投用工期,绘制出一份明确的“施工线路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目标的同时,也将如何实现目标的路径摆在了公众面前,即要通过11个方面的工作来具体落实。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具体的项目清单,如在“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中就提到了一个个具体项目,包括实现新国展二期项目竣工,强化雁栖湖国际会都、奥林匹克中心区服务保障能力,推进第四使馆区建设,提高城市环境国际化水平。在“加快推进‘新两翼’建设”中,也提到了东六环高线公园,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东六环入地改造,轨道交通101线、22号线、环球主题公园二期等项目。

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不仅“有名有姓”,还有工期表,2024年北京的工作有了抓手,落实起来也更加有效。

项目的本质是对工作的细化

项目的本质其实是对工作的细化。列出一个个具体项目,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的事情上,其实是在“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经北青报记者粗略统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中,“项目”两个字均反复出现了多次。《计划报告》对2023年的计划执行情况介绍中,“项目”两个字共提到28次,而且以7张专栏表格的形式进行了罗列,里面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实施项目,内容从协同发展方面的“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到北京经济发展涉及的“北京24个人工智能备案大模型产品及功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实施方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 ,以及“‘23·7’极端强降雨洪涝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清晰地展示了去年北京各方面工作的实施情况,是对去年工作的项目制清单化总结。

同样,《计划报告》将2024年的工作任务也都细化成了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据统计,在2024年工作计划中,“项目”两个字约出现44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体现在“统筹协调各项政策措施向高质量发展聚焦,持续提升首都经济发展质效”一节,尤其是“精准加力有效投资”中提到的项目最为集中也最为具体。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重大项目50个以上;恢复重建项目168个;全面恢复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功能提升项目305个……这些任务以项目制方式列出,倒排了工期,便于压茬推进。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工作回顾和2024年重点任务中,都列举了很多具体项目。2023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哪些成效?北京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开学开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深化;京雄高速全线通车、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这些具体项目是北京“加快构建京津冀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的生动注脚。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这是2024年北京的一大重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项目,描绘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大力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等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国家区块链枢纽节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探索完善数据交易规范,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运营能力。启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4.0阶段任务,推动机场、火车站、城市道路清扫等重点应用场景有序开放。深入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面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标杆性“数字领航”企业。

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了项目制清单化

在1月21日提交大会审议的《计划报告》中,有一张名为“‘23·7’极端强降雨洪涝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的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在水利工程、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村镇建设和产业振兴、防灾减灾等7个方面,列出了具体的任务措施,以此一步一步迈向实现“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灾后重建目标。其中,在“居民住房”领域,北京将于2024年汛前基本完成原址重建。统筹异地安置与山区人口搬迁,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重建。在“水利工程”领域,北京将完善防洪骨干工程,加快山洪沟道和积水点治理,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保护。

为加速推进恢复重建,北京制定恢复重建项目联审联批机制,2024年汛前需建成的16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总投资267亿元,759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开学,10057宅房屋修缮加固、482.8公里电力线路修复。从表格可以看出,27项计划指标中,预计25项指标能够达到或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目标。这张表格是项目制清单化的最佳代表,让观者可以对灾后重建项目的总体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实际上,这也是对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

马上就访

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 计划5月实施拓宽改造

微信图片_20240122063420.jpg

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十八里店桥至大羊坊桥)瓶颈路段改造已经纳入今年疏堵工程 供图/市交通委城养中心

提到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十八里店桥至大羊坊桥段)的常态化拥堵,亦庄的上班族无一不头疼。令人期待的是,这段瓶颈路段改造已经纳入今年疏堵工程中,预计于今年5月开工,改造后,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3.4公里道路将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6车道。工程将于今年11月底完工通车。

1月18日下午4点多,北青报记者驾车从京沪高速十八里店桥出发,前往亦庄。尽管还未到晚高峰,但车速却在10公里/小时左右波动,直到过了四环南侧约650米的铁路桥洞后车速逐渐恢复正常,行至南五环大羊坊桥附近道路才完全畅通。这段道路的拥堵不是个别现象,路网监控数据显示,该路段存在常态化交通拥堵,尤其是在早高峰期间,京沪高速四环路两侧约2.5公里路段(十八里店桥桥北至丰双铁路桥洞南侧路段)全线“飘红”,车辆只能“蠕动”。

为何这段路这么堵?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综合治理科副科长殷浩介绍,京沪高速是市中心与亦庄之间重要的通勤道路,亦庄企业较多,早高峰期间职工需由城区到亦庄上班,与其他进京通道相反,存在交通需求逆潮汐现象,但京沪高速出京方向主路3条车道加上四环路内环、外环汇入京沪高速2条匝道共5条车道的交通需求,需在650米的距离内渐变至2条车道,道路存在瓶颈。

常态化拥堵让多部门充分认识到实施疏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多部门会商,确定采用疏堵“手术”的方式在道路建设红线内实施改造。最主要的措施是将中央分隔带宽度由3米缩减至1.5米,同时将车道宽度由3.75米调整为3.5米,再借用部分应急车道空间,将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由原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6车道。改造后,京沪高速可实现从三环分钟寺桥至主路收费站段全线双向6车道,该路段通行能力将提升约50%。目前,项目已经纳入今年疏堵工程中,预计5月实施,11月完工通车。

除了该路段,还有不少项目被纳入全市疏堵改造项目库。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交通委已收集整理60余项缓堵建议点位,主要集中在拓宽瓶颈路段、改造道路交叉口、优化调整进出口、完善慢行系统等方面。“我们会将这些项目纳入项目库内,成熟一批、实施一批,不断地滚动下去。”该负责人透露,纳入项目库后,将邀请专业设计团队逐一进行梳理和现场踏勘,研究提交改造方案设计。随后通过联席会议研究方案,论证项目的必要性、技术经济性、可实施性和紧迫性,逐步纳入年度建设计划推进实施。

据悉,今年的疏堵工程将重点推进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段)拓宽改造等重要节点、朝阳北路与石佛营西路路口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工作,通过在既有道路红线范围内采取路口改造、进出口调整、瓶颈道路拓宽等优化改造措施,实现缓解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家门口增全龄友好公园 朝阳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40122063742_副本.jpg

松榆里公园完成升级改造后,有效扩大了居民的活动空间,补齐了儿童活动和适老化设施 供图/潘家园街道

冬日清晨,天气虽然有些阴冷,但位于朝阳区潘家园街道的松榆里公园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锻炼的居民。对于这个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公园,小区居民以天天来的方式表达了喜爱之情。

景观廊架、中心广场、康体健身场地是老人下棋、跳舞、聊天的好地方;小朋友最喜欢童趣天地;年轻人可以在综合运动场挥洒汗水,也可以在乒乓球场与各年龄段的球友一较高低;环形活力步道铺上了色彩亮丽的沥青,流畅的曲线路径环绕公园一周,串联起公园主要广场,居民可携亲伴友来此享受林下漫步之美……在松榆里公园,各年龄段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功能区。

松榆里公园位于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始建于1993年,周边是密集的居民小区,是典型的城市社区公园。改造过程中,潘家园街道将紧邻公园中心广场东侧和公园东南角的闲置场地进行功能升级,有效扩大了居民的活动空间。通过“一环+四区+十园”的场地功能布局,公园的主题活动空间更加多元,特别是补齐了儿童活动设施和适老化设施。通过改造,老街区焕发出了新活力。

去年以来,潘家园街道先后完成了档案馆周边环境建设、武圣东路精品街巷建设、松榆里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这些项目与松榆里公园升级改造相互衔接,连片推进街区更新。改造还在持续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街道将进一步整合松榆里幼儿园助幼、潘家园老年公寓助老资源以及周边文化资源,与物业管理统筹融合,深化全龄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

老旧小区改造是北京近年来推动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底,北京市住建委就公布了2023年第四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名单,共有78个项目纳入改造计划,涉及改造楼栋数300栋、2万户,改造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第四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涉及东城、西城、丰台、石景山、门头沟、大兴、房山、通州、平谷9个区,各项目改造内容根据小区居民改造意愿确定,主要包括危旧楼改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单项改造及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项目都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内容包括分布区域、项目名称、楼栋数、建筑面积和具体改造内容等,通过表格可以清楚看到,第四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名单中,东城区老旧小区项目数量最多,占比约35%,共涉及27个项目、37栋楼,改造面积21.24万平方米。西城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平谷区、大兴区、房山区、丰台区分别有3个、11个、6个、6个、3个、2个、1个项目纳入改造计划。通州区纳入改造计划的小区数量也较多,达到19个,共121栋楼,改造面积48.7万平方米。

微信图片_20240122065019.png

《北京青年报》2024年1月22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赵婷婷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顺利通车!大羊坊立交出口匝道改造完工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2024-05-14
北京地铁3号线预计9月投入运营 朝阳站综合交通枢纽同步完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推介20个重大项目 丰台布局产业发展“版图” 构建产城融合城市新形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北五环外环主路来广营桥-顾家庄桥段由3车道拓宽为4车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2024年北京“民生清单”请查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