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黑科技”助力打造平谷农业中关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8 15:37

气候调节走廊、“无影灯”式采光、应用牧区“帐篷”保温原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乡村振兴科技项目的支持下,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牵头,在平谷京瓦园艺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开展设施蔬菜关键技术攻关和生产示范,已经取得良好成效。

室外气温已经达到35℃,但是,走进京瓦园艺中心科技示范基地一个半封闭的智能连栋玻璃温室,一下子就会感到十分舒适。里面种植的番茄果实累累,静待收获。在每个种植架下面有一个像“鱼护”的装置,自北向南,与种植架一样长,这在其他玻璃温室里没有见过。

“这是疏风管道。”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李蔚介绍说,这个连栋玻璃温室即使在气温较高的七八月份,也可以进行番茄的生产。这是因为该温室建有“气候调节走廊”,并将加温、降温、除湿以及二氧化碳输送等多种功能的设备集合在一起,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微气候环境。

此外,该温室还采用4毫米钢化漫反射玻璃,实现作物“无影灯”式的采光,透光率可达91.5%,配备天窗帘幕、湿帘降温、管道加热、高压弥雾、正压变速送风及营养液消毒系统,实现智能化环境控制,通过新型设施及装备的应用,进一步延长北京工厂化温室生产番茄的生产周期,促进产量提高。

除了智能连栋玻璃温室,在京瓦园艺中心科技示范基地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里,也引入了不少新设备、新技术。在日光温室中,见不到砖墙或土墙,使用的是新型的保温材料,设计理念是借用牧区“帐篷”保温的原理设计温室,结构与普通砖墙温室基本相同,土建施工少,不破坏耕作层,土地利用率较高,较常规砖墙温室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宜机化程度高,跨度以12米为主,空间大,建设周期短,同时采用装配式结构,工厂化生产、一体化安装,较常规砖墙温室建设工期缩短40-60%,造价低,建设成本较砖墙温室降低近30%以上。

塑料大棚单栋跨度24米,空间大,适宜机械化操作,土地利用率达到80%以上,增加双侧配保温被,冬季也能进行蔬菜栽培,有效生产时间较常规大棚增加25%。主要集成番茄及叶菜无土栽培模式,尤其在叶菜生产上,引进移动管道栽培系统,实现“可变密度”栽培、管道自动传输及自动清洗消毒。同时,通过新型设施、移动栽培管道、自动清洗装置、优新品种及水肥调控技术的集成,解决了冬季塑料大棚不能生产的问题,生菜在这里实现周年生产,预计周年可生产8-10茬,产量达到每平方米45公斤。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雷喜红介绍,聚焦设施设计本土化,在平谷京瓦园艺中心设计国产化连栋温室1栋、高标准日光温室3栋、塑料大棚4栋,制定国产高效设施设计和建造标准各1项,支撑本市5000亩高效设施试点建设工作。同时,也为老旧设施改造和设施新建提供解决方案。围绕设施蔬菜全产业链环节开展技术研究,集成无土栽培、智能化管控、宜机化栽培等关键技术9项,高效设施蔬菜产量实现新突破。同时,构建5套现代化生产技术模式,产量较相同模式提高5%以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通讯员  柯南雁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密云区巨各庄镇:做强做大葡萄、葡萄酒及西红柿产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1
先进智能温室投用 农科学子早春植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应对降雨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发布生产提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8
北京农技人员开展设施农业灾后恢复生产指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0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发布蔬菜生产管理意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