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7家医疗机构 近200名医护人员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这样服务冬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6 19:20

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闭幕,自1月18日闭环集结以来,在北京冬奥村,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直在为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健康严阵以待,他们就是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医疗保障队。在这34天的闭环工作中,有热血、有拼搏、有奉献、有支持,他们在不同的岗位,用自己的专业全力保障冬奥会的顺利进行。

“这不是诊所,这是个医院”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筹建,7家医疗机构近200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保障。多次承担国家医疗保障任务的宣武医院,再一次为冬奥总动员,全院上下历时2年参与筹建,精选75名医护人员进入闭环诊所工作,赛时不计成本的为诊所保障器械、耗材、药品、收费卡项目。

自1月23日正式开诊,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运行31天,接诊量549人次,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规模最大、服务时间最长、就诊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障团队,为冬奥运动员、随队官员、奥运大家庭成员和工作人员提供了高质量、国际化、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前来视察的国际奥委会医疗和科学委员会主席Richard Budgett(理查德·巴吉特)先生称赞道,“北京冬奥村诊所设备先进,团队优秀,人力充沛,这不是诊所,这简直是个医院”。

在诊所角落的纸箱上,写满了就诊的各国运动员、随队官员的真挚感谢记录,被称为“奥林匹克友谊塔”。

临别之际,国际奥组委药学专家马克真挚留言:“感谢你们为维护世界运动员的安全和健康所做的卓越工作”。

国际奥委会牙医专家托尼及保罗,难掩赞美之情:“能够预计你们精彩的未来,为你们的人民、青年和国家感到骄傲”。

厉兵秣马,只为这一刻

不仅宣武医院,参与诊所工作的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博爱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急救中心都派出精兵强将,展现出国家级医疗团队的保障能力。1月18日闭环集结后,七支精英队伍高度融合,从互不相识到亲密无间,形成了统一的“北京队”;医疗官早交班会,专业组每日复盘会,组长例会,领队例会,诊所在建章立制中高效运转;19至22日开诊前的四天“带妆彩排”,内科、外科、口腔、康复、医技、护理、保洁、呼叫中心各组都以实际病例、压力测试进行最终演练,把办法想在问题前面。

1月23日诊所正式开诊,每日24小时连续运转,从黎明破晓的清晨到华灯初上的夜晚,北京冬奥村东北角都有医务人员坐班车、交接班、急救车连续穿梭的身影。在这34天里,医护人员在岗位上度过了小年、春节、元宵节,没有丝毫懈怠;在这里也淡忘了星期几的概念,只有训练日、比赛日萦绕心头。每名医护人员心中铭记的,就是要站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走进诊所,所有的需求都尽最大努力去满足,让各国运动员满意,维护诊所大家庭的荣誉。在这样的精神下,高效、安全、温暖的医疗服务得以实现,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实现零投诉,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医疗服务的水平,传递了中国医生的温度。

争做样板诊所

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各国奥委会高级官员驻地位于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与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毗邻,诊所也成为奥运大家庭成员的重要保障医疗机构,尤其是康复、口腔和中医等科室。

康复理疗科是诊所里的“热门”科室,北京博爱医院配备了强大的康复理疗团队,做到了软硬件一体化、国际化的标准。春节期间,一名国际奥委会官员到中国后出现腰痛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专程来北京村综合诊所诊疗。康复理疗团队给与手法按摩结合微波治疗,在精心诊治后,他的腰痛症状明显缓解,脊柱活动度恢复正常。在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亲笔写下感谢信,不仅表达了对综合诊所医护人员的肯定与感谢,更表达了对中国北京的感激之情。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也是国际奥委会医疗和科学委员会成员的首要检查地点,这促进了诊所工作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创建样板诊所。从康复理疗专家、口腔专家、心理专家、急救专家到放射专家、药学专家无一例外对诊所专业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Mark Stuart是国际奥组委的药学专家,在考察后,Mark Stuart对综合诊所药房工作表达了高度赞许,尤其是为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而设计的中英双语药品用法用量签、严格的兴奋剂管理及审核制度、药品存放和分包的整洁有序环境、队医取药流程、患者教育标识等药事的管理模式等。他感谢诊所为维护世界运动员的安全和健康所做的卓越工作。

口罩挡不住微笑与热情

在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下,诊所成立了独立的感控组,坚决落实各项感控要求,实现了诊所就诊人员、诊所工作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厚重的防护服、N95口罩挡住了诊所医务人员的面庞,但挡不住他们的热情与温暖。

综合诊所采取电话预约就诊制度,选拔英语好的护士和学生志愿者成立呼叫中心,每天16小时提供双语预约服务。虽然隔着电话线,志愿者们还是在接听电话时保持微笑状态,她们说微笑是可以通过电波传递出去的。综合诊所的接待台是诊所的门面担当,要求"语言流利,专业过硬,耐心友善,全心全意"。只要走进诊所,所有的需求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从哪里取冰?哪里做核酸?怎么打车?有没有护手霜?问题五花八门,但大家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予微笑与帮助,并在分诊台准备了地图、创可贴、暖宝宝、酒精湿巾等贴心便捷的物资。来访的各位人员对综合诊所都赞不绝口,从诊疗常规到生活起居,接待台让到访者体会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

诊所还按照国际惯例,为运动员提供验光配镜、制作口腔护齿和配发康复支具等医疗相关服务。诊所的中医科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地,针灸、推拿、八段锦是最受欢迎的项目,帮助运动员迅速缓解疼痛。而许多身体并无大碍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也会专程来到诊所咨询和体验,仿佛只有看过中医,才算到过中国。

心在一起,年在一起

冬奥医疗保障服务离不开每位队员的专业付出,而站在每位队员背后的则是更强大的医院支持。各家医院在前期准备时都为队员精心设置了实用的培训课程,出征前各院领导亲自送行,期盼队员们早日凯旋。出征后各医院关心队员生活,不仅及时添补物资为诊所运行送来最坚定的支持,而且时刻关心着大家的生活健康。宣武医院还为队员们送来生日蛋糕,中医医院也送来了中医保健茶饮。“心在一起,年在一起”,队员们无不动容。

闭幕式上,“折柳寄情”诉说不舍与祝福,“向志愿者致敬”环节表达对无私奉献的诚挚谢意,一条条短片记录赛场内外的拼搏与感动。

静水渊深,润物无声。冬奥会期间,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传递着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与敬业,也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悠久深邃。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带着这份美好回家,把中国人民的热情留在脑海里,也留在心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王蕾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首都医科大学志愿者倾情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奥要求 北京高质量做好医疗服务保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用时不超27分钟 北京冬奥应急医疗救援响应迅速
科技日报 2022-02-11
备战三年 一支冬奥医疗保障队这样炼成
中国青年报 2022-02-08
​揭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