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奥要求 北京高质量做好医疗服务保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17:28

北京冬奥会已正式落下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过去一段时间,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围绕以运动员为中心、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进行的目标,遵循分类就诊、全流程管控、全封闭管理、专家支撑、应急调度原则,本市做到快速救援、精准保障,最大限度为运动员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人类极限提供了坚实医疗服务保障,有力、有序保障了赛事如期、安全举办。

一、全链条、高标准统一调度,彰显制度治理优势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运行保障指挥部指导下,坚持卫生系统一盘棋,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医疗防疫保障各项筹办工作。

(一)加强统筹调度,建立高效、统一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市领导高位统筹调度,将医疗防疫作为关键任务纳入冬奥会每日调度内容。发挥赛时医疗防疫指挥体系作用,医疗防疫工作组持续调度,工作专班实施24小时值守。建立市区、定点医院与涉冬奥场所三级运行保障指挥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自2月4日开始,坚持赛时定点医院每日调度,强化涉奥场所、急救和定点收治医院之间的有效对接,及时研究部署、协调对接医疗工作,推动医疗救治有关任务举措落地落实。

(二)周密制定医疗保障方案,根据保障需要适时调整。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及延庆赛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细化25家医院和2家院前急救机构任务分工、涉奥人员医疗服务流程、医院感染防控要求,明确签约酒店、集中驻地医疗室设置、人员配备、药品配送、转会诊等要求,压实入境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管理主体责任,提供全市统一的多种形式语言翻译和心理咨询服务;建立赛时应急医疗救治协调、急救转运车辆调配、三级后备应急队伍、收治床位应急调配、血液应急保障、应急值守6项机制,统一信息报送内容、方式,规范诊疗行为与救治信息管理。针对运行期间出现的薄弱环节适时作出调整,为满足闭环管理人员口腔疾病就医需求,指定北京口腔医院新增冬奥专区;为最大限度减少救护车急救转运压力,会同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协调交通部门,将定点医院、签约酒店、集中驻地纳入闭环内网约车服务范围,由网约车负责将离院患者送到场馆或酒店。

(三)精心谋划,以最优医疗力量精准保障。根据冬奥会赛事运动项目受伤特点,精准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17家牵头医院以及16家配合医院、2家院前急救机构,共选派1300名医疗骨干负责场馆医疗保障,其中国家创伤医学中心所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负责钢架雪车项目,北京积水潭医院负责高山滑雪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负责延庆奥运村保障。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将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18家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在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昌平区、延庆区准备7家酒店作为入境无症状感染者专用隔离设施,从北京佑安医院等医院挑选94名医疗护理骨干进入5家隔离设施开展工作。

(四)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做好应急医疗救治准备。全市35家医疗机构储备场馆医疗后备人员658名,储备入境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医疗保障人员160名,18家定点收治医院备勤人员日均超过1500名。从全市抽调54个院前救护车组、20个院内救护车组纳入北京急救中心统筹;协调天津市、河北省分别储备30个救护车组作为后备,提前做好跨省(市)支援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全方位、高水平医疗服务,保障赛事精彩纷呈

为实现快速救援、精准保障、专业操作、平稳安全、沟通顺畅的总体目标,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持续完善医疗救治流程,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强化突发处置,打造场馆、救护车和定点医院三点一线救治纵线。每日100辆救护车组在岗值守,安排全地形越野救护车在延庆赛区应对降雪天气,2架救护直升机随时待命,按照场馆医疗救治需求及时将伤员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2月10日高山滑雪中心通过救护直升机将1名受伤瑞士运动员转运至延庆医院,用时仅8分钟。定点医院每日约2200人在岗值守备勤,做到医生等病人。定点医院加强与场馆、救护车组联系,形成场馆医疗站、救护车组和定点医院之间三点一线的纵向救治流线。畅通绿色救治通道,简化入院手续,快速检查检验,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与队医、患者协商确定治疗方案,第一时间实施手术治疗,专家骨干共为6名运动员进行手术,确保运动员得到高效救治。

(二)持续开展培训演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定点医院持续分层组织开展运动伤病救治、冬奥知识、英语知识、滑雪技能、反兴奋剂知识、宗教文化知识等培训。在各医院自行组织培训的基础上,2021年下半年,组织对2195名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急救规范培训并颁发《2022冬季奥运会医疗保障基础急救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从全市医疗机构选拔60名具备一定滑雪基础的医生,连续3年开展滑雪技能训练,具备国际滑雪救援水平。

(三)发挥专家团队作用,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建立10名院士、63名市级专家、院内专家组的三级专家保障机制,随时为运动员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从全市抽调骨科、创伤外科、心内科23名专家支援延庆医院,由派驻专家直接组织实施各类手术。定点医院全面实施涉奥伤病员院内会诊机制,多学科协作(MDT)贯穿诊疗全过程。除夕之夜,市卫生健康委派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市级专家赴延庆医院,现场指导对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塞浦路斯技术人员进行救治;患者病情缓解后转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每日多科室会诊调整治疗措施,患者于2月6日痊愈出院,对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与赞扬。

(四)加强血液储备,提升血液保障能力。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延庆区中心血站等将全血库存量提升至7~10日的日均供血量,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浆最佳库存上浮20%;定点收治医院增加储存至5日用血量。Rh阴性血液库存动态保持在2000单位。建立跨省市血液调剂机制,确保赛时用血。

(五)多措并举,做好语言服务。组织编印8种语言对照的《医疗卫生常用外语服务手册》,同步提供手机微信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外语翻译志愿服务合作平台,提供英、法等8种语言的线上翻译服务,组建包括法语等语种的医学外语人才应急储备小组,定点收治医院准备实时翻译工具或“冬奥通”等软件,确保应急语言翻译。

三、全流程、高质量医疗管理,助力冬奥防疫安全

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办好北京冬奥会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一体推进冬奥防疫和城市防疫,精准施策,严格闭环管理,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决筑牢疫情防线。

(一)实施分类就诊,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根据闭环内管理与闭环外管理、传染病症状与普通伤病、境外与境内、大家庭成员与其他入境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将涉冬奥伤病员分为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确诊与疑似患者、闭环内的发热等症状患者、闭环内其他伤病员、闭环外的发热等症状患者、闭环外其他伤病员、入境无症状感染者6类,由18家定点收治医院和5家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进行精准分类收治与管理,对相同风险人员实施集中就诊和管控措施。

(二)实施“一院一策”防控,最大程度防范医院感染。督促指导定点收治医院“一院一策”制定医疗保障方案;组织院感防控、医疗等专家持续检查指导。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将1.2万平方米独立病房楼改建为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北京安贞医院腾退104张床位改造为冬奥专区;北京协和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调整改造院内布局,设置闭环伤病员专门病房楼或专区,配备独立或专用CT、核磁,建设负压杂交手术室,精心设置医务人员与伤病员动线。广泛运用远程视频,减少医护人员与闭环伤病员的直接接触。定点医院、无症状感染者专用隔离设施配备全环节视频监控,每日对穿脱防护用品、医废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视频实时查看和及时回看,查找漏洞,即时整改,做到事不过夜、日清日结,确保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三)健全制度与加强监督,强化无症状隔离设施管理。根据涉奥人员数量,综合考虑国外奥密克戎突变株传染性情况,科学研判,预估涉奥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需求,结合场馆、酒店驻地分布,在朝阳区、海淀区和延庆区储备6家475间无症状隔离设施。按照“医院式管理、酒店式服务”原则,编制《涉冬奥入境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隔离设施通用要求》《涉冬奥入境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隔离设施医疗防疫保障配备标准》《涉冬奥入境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隔离设施医疗防疫保障运行机制》等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督促及时按相关要求完成提升改造,联合北京冬奥组委等验收工作。健全管理制度,组建设施管理团队实行市、区、隔离设施三级运行管理,成立市区两级医疗专家组、感染防控专家组、联络组、信息组和隔离设施指挥部,组建医务团队,完成院感、文化语言、服务规范等培训,制定观察人员抵达登记与内部服务指引、疫情防控管理规范、突发情况应急预案等,规范管理。组织管理、临床、院感及卫生监督人员累计督查11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出现感染事件的隔离设施,果断采取封控、人员更换等措施,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了疫情扩散。

四、全务实、高实效,冬奥和城市医疗服务两不误

全面落实简约办赛要求,科学配置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做到有力有序保障奥运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一)统筹各方资源,全面践行节俭办奥要求。利用北京安贞医院的核磁和CT设备,为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提供影像检查,减少大型医疗设备配备;通过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等赞助磁共振、CT、DR使用权,满足延庆冬奥村、2个冰球场馆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需求;全市仅为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配备3470万元的医疗设备、特殊耗材,既实现了综合诊所具备三级医院部分专科能力和冰球场馆医疗站具备牙科检查治疗能力,还节省了防辐射房间的改造装修及安装移除等费用。通过招标租用迈瑞医疗器械公司的手动除颤监护仪150台和购置负压吸痰器150台,仅用27万元即解决了153家签约酒店、集中驻地医疗室急救所需设备。

(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医疗保障效率。竞赛场馆配置5G救护车,用于运动员和危重症伤病员的转运。救护车组医护人员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将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到定点医院,院内专家第一时间掌握病情,远程指导院前急救工作和做好院内接诊准备,让云端会诊成为现实,为运动员争取黄金救治时间,实现上车即“入院”,极大提高了急救效率。

(三)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就医的影响。统筹考虑冬奥会与城市医疗保障、疫情防控需要,细分定点医院任务,结合定点医院冬奥诊疗专区设置情况,仅停诊2个诊疗量较小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冬奥医疗保障床位原则上控制在200张以内,所有定点医院在冬奥会期间都对社会面开放,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保障了城市稳定。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工作部署,加强协调,进一步完善措施,克服松懈思想,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做好转换期和冬残奥会医疗救治保障工作。一是持续强化统一指挥调度,继续开展每日医疗机构调度,及时协调处理医疗救治有关事宜,用心做好救治转运工作。

二是不断优化医疗保障措施。结合问题复盘,持续优化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措施,在冬奥会医疗服务保障模式基础上,根据冬残奥会签约酒店、集中驻地分布,调整定点收治医院,加强力量配备和应急演练,主动对接,做好场馆、驻地酒店医疗救治准备。根据参赛人员特点,合理配备专科力量,安排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康复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做好康复专业技术支持。做好语言和心理咨询服务,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和北京安定医院开设2条心理咨询热线。

三是做好医疗相关无障碍设施改造配置。完成冬残奥会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改造工作,梳理涉冬残奥服务保障定点医院无障碍设施情况,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做好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对已改造完成的无障碍设施强化功能维护。

四是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按照防疫手册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压实各医疗救治场所、定点收治医院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指导,强化责任落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救治长峰医院火灾事故伤病员!目前在院治疗39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2
北京长峰医院火灾伤病员,目前在院治疗39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2
新疆:切实保障各类人群的看病就医需求
中国新闻网 2022-10-13
上海全力保障孕产妇就医需求和母婴安全
解放日报 2022-04-22
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十大举措保障冬奥赛事如期安全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