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发布 三类人群要重点防护
人民网 2023-12-15 19:30

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消息,为指导公众科学应对寒潮,提升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寒潮天气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等单位专家在科学研究、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寒潮特点制定了《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不同重点人群提出防护建议,以最大限度保护公众健康。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

《指南》指出,寒潮为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根据《冷空气等级》 GB/T 20484-2017的标准,寒潮指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

围绕寒潮健康风险,《指南》提出,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寒潮期间,寒冷天气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同时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指南》提示,寒潮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第二类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来源:人民网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北京疾控提醒您:寒潮蓝色预警中,关注心脑血管健康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02-20
春运在即 如何防治呼吸道疾病?国家卫健委提示请查收
央视新闻 2024-01-25
北京疾控提醒:大风天气如何抗寒保健康 ? 这些重要事项要牢记
北京市疾控中心 2024-01-22
寒潮来袭,这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健康中国 2023-12-28
近期全国急性呼吸道疾病呈下降趋势 应对寒潮哪些人群要注意?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