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珞珈诗派(第二辑)》丛书在京首发 设立“珞珈诗歌奖”奖金高达30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12:52

武汉大学珞珈山被誉为“诗意的发源地,诗情的发生地,诗人的出生地”,11月21日下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珞珈诗派(第二辑)》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办,并宣布设立目前国内奖金最高的诗歌奖“珞珈诗歌奖”,奖金高达30万元。

“珞珈诗派”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大学校园诗人李少君、陈勇、洪烛、单子杰、黄斌、孔令军、张静的诗兴之举,其诗作以“珞珈诗派”专版形式,在《武汉大学报》多次集中推出。随后,这一称谓被珞珈山上成长起来的诗人们广泛接受,并秉承20世纪20年代末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等一批国学大师的传统,以自由包容的思想和诗意生活为底蕴,逐步成长为一个以高校为活动中心的诗歌流派,见证了武汉大学四十多年来的诗歌传承。

《珞珈诗派》第一辑出版过王家新、邱华栋、李少君、车延高、陈勇、汪剑钊、阎志、黄斌、洪烛、李建春等人的诗集,这次出版的第二辑,以80后、90后青年诗人为主,包括黎衡、张小榛、述川、陈翔、康承佳、赵成帅、王悦笛、许仁浩、张朝贝、姜巫十位青年诗人。

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表示,今年适逢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珞珈诗派(第二辑)》的出版是用诗歌向母校的一次致敬。“面对复杂而广阔的生活,用诗歌书写生命的新经验,年轻诗人做得更好。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更为当下的、与时代和生命结合得更紧密、更复杂的诗意。文学是我们一生的事业,去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诗人,我们‘珞珈诗派’诗人有雄心、有壮志,去实现我们的文学理想。”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认为,《珞珈诗派(第二辑)》的入选作者多为人生中第一次出版诗集,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激动人心的时刻。武汉大学长时间以来一直延续着诗歌文脉,这与珞珈山的风景秀美有很大关系,与武汉大学悠久的诗歌传统有关系。到了珞珈山,自然会想写诗、想抒情,凡是热爱生活、有激情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有写诗的冲动,抒情性可以说是武汉大学珞珈诗派的根基,这也是中国诗歌的特质,这也是诗歌的正途大道。当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诗歌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以更大的视野融合中西、古今、新旧。相信今天《珞珈诗派(第二辑)》的出版,以及通过各位“珞珈诗派”诗人们不懈的努力,能为中国当代诗歌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武汉大学校董陈作涛宣布设立目前国内奖金最高的诗歌奖“珞珈诗歌奖”,面向全球汉语诗歌写作者,每年奖励一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当代诗人,奖金30万,关于这一奖项设立的目的,《诗刊》社主编李少君称,“这也是力图确立新时代诗歌的价值追求、艺术标准和美学方向,当年,闻一多先生就有过这样的努力,如今,在珞珈山上,我们庚续历史文脉,开启新的创造”。

《珞珈诗派(第二辑)》收录的作品大多来自90后青年诗人。其中一位诗人张小榛在大厂工作,她结合《机器娃娃之歌》的创作背景谈到,“当下很多年轻人过的就是机器娃娃般的日子,在一种极其压抑的环境下,别说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灵,想保持一个人的心灵都是非常困难的,诗歌对于维持心灵的存在来说十分重要。”康承佳坦言,诗歌对于年轻人的指引不亚于一个信仰般的存在,“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我们怀疑过很多东西,最后都找到了我们信任的诗歌作为最真诚的表达”。

现场参与活动的武大校友王家铭谈到,“纯粹的抒情性是珞珈诗派的特点,也是我自己写作的一个特点,有位师兄曾形容我注定会成为一个抒情歌手,当时不解,现在感觉很贴切,今天和各位诗人重聚让我回忆起曾经与武大诗人们的交往细节”。伯竑桥认为,武大的抒情诗歌传统,不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庭院式抒情,而是一种朝向旷野、朝向人民和社会的、参与现实的抒情。刘林云感到“珞珈诗派”仿佛一个支点,“愿我们青年写作者能利用好这个支点、这种家的温暖,用我们的诗意撬起一个文学的星球,拥抱未来的诗意宇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文学|“大雅”推出俄国白银时代诗人赫列勃尼科夫诗集《未来之城:赫列勃尼科夫诗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诗集《倔强的多棱镜》出版,向众多现代诗歌流派致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0
文学|自白派诗歌代表作《生活研究 致联邦死者》中文版面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4
用诗歌架起哲学和科学的历史回廊 耿相新《游戏的秩序》新书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文学|《香樟木诗丛》:当代汉语诗歌创作进入“大诗人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