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续写人间大爱!时隔四个月 父女俩相继成为“大体老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23 14:58

近日,在陕西渭南,一对父女时隔四个月相继捐出遗体,成为医学院的“大体老师”。他们用生命点亮生命,在生命的尽头诠释了人间大爱。

10月14日下午,渭南市华州区铁路医院外科病房里,52岁的孙树海因急性肾衰竭不幸离世。在亲友的见证下,遵照孙树海生前遗愿,将他的遗体捐赠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于医学教学研究。

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主任徐自力:在生前,孙老师多次跟我们交流沟通,他在生后,要像他女儿孙宇鑫那样,去西安交通大学当“大体老师”,去陪伴他的女儿,他的宝贝。

四个月前,孙树海的女儿孙宇鑫因病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生命的终点,她选择捐献遗体和眼角膜,成了西安交大医学院的“大体老师”。

孙宇鑫:大专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了,大专就想着捐了,反正死后你也就是一烧,不如给国家做点贡献。

孙宇鑫2岁时,母亲因意外离世,孙家父女相依为命。2023年孙宇鑫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然而,上班一个月后,孙宇鑫被查出患有心血管肉瘤,今年6月5日,孙宇鑫不幸离世。如今,她捐献的眼角膜已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孙树海因长期患有肾病,身体一直不好。女儿走后,他多次表示要像女儿一样,生后将遗体捐献,成为“大体老师”,继续陪伴女儿左右。

孙树海:最早以前,我因为害怕我走了以后,丫头(孙宇鑫)没办法。现在丫头走了,那么我活着。最后如果说要走了,我把我也捐献给公众,把身体也捐了。

“大体老师”是医学生对于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医学生通过人体标本掌握和学习人体基本知识。这些遗体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他们被尊称为“大体老师”。

孙树海的朋友罗利华:我觉得他们这种行为非常崇高,可能一般人不太理解,但是我们从小一块长大的,一路走过来,一起长大,看着他生病,看着他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经历的一切特别值得人尊重。

时隔四个月,孙树海和孙宇鑫父女两代人相继成为“大体老师”,他们用生命点亮生命,很多网友被父女两人的大爱精神所感动,纷纷评论:致敬生命尽头的大爱!

渭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赵攀攀:孙宇鑫和她的父亲同一年,相隔了四个月,同时捐献遗体,在全省甚至在全国可能都是少见的。我们也非常敬佩这对父女,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能加入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希望更多的人能为医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起诉维权遇假律师怎么办?看案例分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1
“田管家”管好“春耕田” 各地按下春耕备耕“加速键”
央视新闻 2024-03-03
他们在地下30米守护城市中的万家灯火
央视新闻 2024-02-15
时隔655天的团圆 他们在高山之巅一起吃年夜饭
央视新闻 2024-02-14
精准“解码”地球风云 源自这个团队14年的奋斗与坚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