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文学|央视主持人朗诵观看量超600万,音乐人谱曲成歌,诗人却说不是他的代表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9 19:00

在当代诗歌越来越走向“小圈子分享”时,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似乎拥有与普通人对话能力、诗句比诗人更有名的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李元胜。

2014年,央视主持人任鲁豫朗诵李元胜的诗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观看量超过600万,一下子就将作者李元胜带到了普通大众面前;8月,李元胜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2015年,音乐人程璧、莫西子诗将《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谱曲成歌,发布同名专辑,在豆瓣收获了4956人的评价……在年轻人热衷的网络平台微博、微信和小红书,都能看到不少网友自发的朗诵、分享,“明天我还要这样……/想和你互相浪费/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我爱这温柔又残酷的人间/爱那些失败者的永不认命/我爱废墟,爱有漏洞的真理/我甚至爱我们的失之交臂”……

李元胜出生于1963年,是诗人,也是生态摄影师。1983年,李元胜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现在是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作为一个“专业”的诗人,他已经写了四十多年诗。

李元胜的文学启蒙来自于童年接触到的唐诗宋词,但是他的诗歌写作,却是因为就读重庆大学时,与德语诗人里尔克的作品相遇才开始的。他曾提到对他影响巨大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上卷。瓦雷里的名篇《石榴》让李元胜第一次有这样的阅读感受:能读懂它的每一行,但诗的整体似乎仍在浓雾中,你只能看出大致的轮廓。他反复读了好多遍,感觉很有意思。在被他形容为“伟大的四十一页”,有里尔克的诗歌《秋日》。读着这首诗,一种未曾体验过的某种人生经验,清晰、丰满而又充满画面地展现在李元胜的面前,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和这首诗的相遇,后来被李元胜形容成阅读的一次脱轨,有着类似火车腾空而起时的失重感,在那惊喜、疼痛而又略有晕眩的过程中,落下来时,车轮接触的已经是新的轨道。

2011年,他在璧山青龙湖创作诗歌《青龙湖的黄昏》。李元胜称其为“改变了我写作地点的一首诗”。此前,他的诗歌中有九成是在书房创作的。从《青龙湖的黄昏》开始,李元胜的两条线索,即写作的线索、自然考察的线索发生有趣的交叉,这成为他写作的出发点。此时,他已在野外行走了11年,“在野外,和自然共处,站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交叉点上,重新看待包括我在内的人类活动,这是意想不到的重要收获,对我的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我每10米就看见一种从未见过的蝴蝶,我就会很疯狂,但还要极力保持冷静,以免惊动这一瞬的美丽。”“遇到蛇落到身上了,不要叫、不要跳,更不要试图去抓它,一般就不会有危险;不过,女生一般都做不到。”……现在,李元胜一年里有一大半时间在野外,他坦承:“对我个人而言,在旷野中行走越久,对生命和写作的依恋就越炽热。”

2023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新书《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李元胜40年诗歌精选》。这部诗集由李元胜本人亲自选编,在编辑过程中,李元胜还告诉编辑,“一定要帮我删”,体现了他一贯的“在肥胖的时代/写清瘦的诗”的主张。诗集收录了他从1986年到2020年创作的211首诗,李元胜将这部诗集视为自己40年来诗歌写作的总结。这本书获得了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音乐诗人周云蓬、音乐人程璧、诗人余秀华等的推荐。

诗人是如何淬炼出自己的美学视界与诗学品性的?这本40年诗歌精选描绘出了诗人的创作轨迹。本书邀请到了“最美图书设计师”朱赢椿担任装帧设计,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以“虫子诗”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他从李元胜的自然写作中找到了共鸣,贡献出了出色的设计。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诗歌意象丰富、语言纯粹 著名诗人西川重磅诗歌代表作《巨兽》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以诗会友 丁香诗会文化沙龙灵感“火花”不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文学|“大雅”推出俄国白银时代诗人赫列勃尼科夫诗集《未来之城:赫列勃尼科夫诗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文学|最伟大的西语诗人之一、智利情圣诗人巴勃罗·聂鲁达逝世50周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4
文学|自白派诗歌代表作《生活研究 致联邦死者》中文版面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