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新春佳节重要的一天,人们团团圆圆,贴春联、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共同辞旧迎新。那么在没有电视没有春晚的唐代,那时的人们如何过除夕呢?那我们不妨穿越到盛唐的除夕,去体验一番吧。
唐代驱傩戏
沉香甲煎为筳燎
唐人通常会在除夕夜点燃用木柴、黍秆、松枝等垒成的柴塔以迎接新年,燃烧的旺火既有驱邪避害之意,同时也象征着新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样的仪式被称为“筳燎”,也叫“点旺火”
这类活动,宫廷是率先而行的。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其《隋宫守岁》一诗中就写道:“沉香甲煎为筳燎,玉液琼苏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这里写的是皇宫里的除夕,用名贵的沉香、檀木燃起熊熊的篝火,把整个皇宫照得一片通明,在惊天动地的锣鼓声中,人们饮着玉液美酒,同守岁度过除夕夜。
李商隐虽然写的是隋代皇宫除夕的筳燎,但唐代皇宫也大体如此。钱易《南部新书》中记载,在唐代皇宫中,除夕一晚就有二百多车珍贵的木料被烧掉,燃烧时气焰冲天,火苗极旺,其散发出香气飘散十里开外都能闻到。可见,宫廷内的筳燎活动还是很豪华的。
民间也会开展筳燎活动,人们在除夕的晚上,在院子里点燃火把或烧炭火盆直到第二天天明。唐诗人储光羲《秦中守岁》中写道:“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唐诗人张说《岳州守岁》也载:“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虽然民间的筳燎比较简单,但是也透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金吾除夜进傩名
唐代除夕夜里最热闹、最具群众性的演出活动,莫过于驱傩了。这一礼俗活动源于古代“腊祭”前的“驱傩”,古人将季冬的寒气视为疫鬼,在腊祭前举行驱傩仪式,予以驱除,以助万物新生。
唐代声势浩大的驱傩仪式是为了逐出疫鬼,祈求国泰民安,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表演性,成了除夕的娱乐节目。皇帝率领王妃、公主及大臣们也会一同观看这场由千余人参与表演的傩戏。钱易《南部新书》中对此有记载:“岁除日,太常卿领官属乐吏,并护童侲子千人,晚入内。至夜,于寝殿前进傩。燃蜡炬,燎沈檀,荧煌如昼。上与亲王妃主以下观之,其夕赏赐甚多。是日衣冠家子弟,多觅侲子之衣着,而窃看。”这种看似严肃的驱傩活动,事实上已成为人们欢度除夕的娱乐演出,甚至引得许多官宦子弟偷偷观看。
晚唐诗人王建《宫词》一诗就描绘了这个盛大的场景:“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宫廷中盛大的驱傩仪式,在皇宫内灯火辉煌、黑夜如同白昼、锣鼓喧天中进行,此时锣鼓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沸腾,把整个除夕搞得热闹非凡。
除夕之夜,长安城中的驱傩活动也会同时展开,虽没有宫廷千人表演那么声势浩大,但同样隆重、热闹,给人们欢度除夕增添了几分喜庆热闹的色彩。据罗隐《市傩》记载:“傩之为名,著于时令矣,自宫禁至于下俚,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疠。故都会恶少年,则以是时鸟兽其形容,皮革其面目,乞丐于市肆间,乃有以金帛应之者。”
诗人徐铉《除夜》中也写道:“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是说儿童也对这热闹的驱傩表演,感觉特别新鲜有趣,都争先恐后前去观看。
唐代除夕夜宴
守岁阿戎家
除夕燃烛守岁习俗,最早出现在晋代,到唐代已十分盛行,人们在除夕黄昏后便点燃蜡烛,宴饮娱乐,通宵达旦以迎接新年。
天宝九年(750年)冬,漂泊在长安的诗人杜甫,这年的除夕,写了《杜位宅守岁》一诗,其中写道:“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阿戎即杜位,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杜位是杜甫的同族兄弟,是当时宰相李林甫的女婿,在京城有宅院。客居长安的杜甫,除夕之夜,被杜位邀请来到其家中相聚守岁。此时,杜位家中亲友围坐一堂,欢饮岁酒,辞旧迎新。
中唐诗人欧阳詹早年家境贫寒,发奋苦读以求仕进。直到贞元八年(792年)才考中进士,但迟迟没有在入仕的制举考试中通过,一直居住在长安的旅馆里继续努力。在万家欢庆的除夕之夜,看着热闹繁华的长安城,欧阳詹写了《除夜长安客舍》一诗: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时值除夕,欧阳詹想到自己困于科场十载,如今仍孤独漂泊,今日又是除夕,岁月像流水一般匆匆而过,不觉竟又是一年。孤身一人在长安守岁除夕,他想起自己若是在家中,此时应该正向长辈敬酒祝寿,热闹至极。
与欧阳詹有同感的还有大诗人顾况之子顾非熊,他也是久于科场,屡试不中,除夕之夜,仍在长安奋斗的他,同样有感而发,写下了《会中赋得新年》:“万古如昨日,一年一加晨。暗生无限事,潜老几多人。归路旧侣尽,故乡回雁新。那堪独惆怅,犹是白衣身。”
远郊的人们除夕又怎么过呢?诗人张子容在《除日》一诗中写道:“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大年三十了,马上要迎来新年,郊区的人们在忙碌不停,有的捡拾干柴准备晚上的篝火用,有的在门上贴桃符门画,以祈祷来年更好。更让人兴奋的是邻居送来一对鲤鱼,告诉他这是刚上冰的鱼,所以特来馈赠,这是多么温情和谐的农家除夕夜啊!
正像当时的诗人史青所写的那样:“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盛世大唐的人们度过了一个温馨热闹的除夕,迎来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
文并供图/刘永加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