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旷野,自由和答案都在风里,阿来新作《去有风的旷野》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1 14:52

近日,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2024年散文新作《去有风的旷野》重磅上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本书是阿来漫步远山的诚意之作,十个把心交给旷野的故事。

让生活慢下来的秘密

就在有风的旷野

生活滚滚向前,对于常年奔波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来说,想开辟一方让时间慢下来的天地,似乎成了奢侈。作为一个从大地上走来的作家,阿来始终拒绝让快节奏的生活将自己的人生变成段子,在他看来,人生是一个漫长、缓慢的进程,没有那么短。于是他选择把心交给旷野,以一个他者的身份,去探险种种奇遇,每每深入一片土地,心中的速度便自然降下来。“一个小时走5公里和一个小时飞720公里,看到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大自然有时候能给人提供一种慰藉,所以我总是要抽时间从河谷地带的人间社会出去,经过人间,最后到没有人间的自然中去,那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它的美丽会给你安慰。”

《去有风的旷野》收录的是阿来的十个行走往事,十个把心交给旷野的故事。多年来,阿来始终将行走和写作视作自己的宿命,他攀行在旷野之间,任群山的波涛把他身体充满,抬头仰望苍穹星际,俯身凝视花草生灵。知名作家马伯庸曾说,“阿来对于自然的理解、对于自然的亲近,一定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思考上,他一定会身体力行。”

给文字一层植物的质感

在《去有风的旷野》中,作家阿来呈现了他作为一位植物学的痴迷者和博学者的一面,他的文章无一不聚焦花草树木,棘豆、风花菊、香青、蝇子草……他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对每一株我们看似无名的花草如数家珍。每一次漫游,都是一次高原花草的追踪,在他的手机和电脑硬盘里,储存了数万张植物图片,因而被读者们亲切地称为“作家中的植物学家”。

谈及他对自然的珍视和热爱,他说主要源于自己长期在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的田野调查和走访考察。正因为看到和感受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所以希望中国的生态文学作为一个问题、一种文学样式,承担它自己的责任使命,表现和揭示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从而以作品表达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引导和助力社会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我们在大地上行走,首先需要下功夫了解它的地理史、文化史,知道这些生命体的名字,才能书写这片大地、获得个人和社会的生命体验。”他说:“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在阿来笔下,风景不再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板”,鲜红的杜鹃、紫色的马先蒿、蓝黄相间的鸢尾,生机处处;云杉、白桦、杉树、松柏,蓊郁如海。

心有旷野,处处青山

相比行走,阿来认为更重要的是感受和思考,他的文字处处透露着人生哲学与豁达。“我孤身而行,觉得越走越有劲,每天几十里。都没准备,就身上那点零花钱。走到哪里,找个老乡家吃住。一路觉得很过瘾,好多问题好像能够得到解答。从低地往高处走,都是大山大河。”“人看到的不止是美丽的大自然,也能看到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阿来的观点正与陶渊明的诗意相合。我们生活在这世间,难免被牢笼所束缚,“旷野”似乎早已成为一服治愈精神内耗的良药,一批批徒步者,带着一顶顶露营帐篷,逃离城市,奔向山头。但读过阿来的文字,才发现并非真正的出走才叫“抵达旷野”,只要心中自有旷野,无论身处何地,自然处处青山。

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讲座|阿来:愿大家面前的道路都是笔直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3
京华好书2024年第九期书单发布 阿来《去有风的旷野》等12本新书上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5
《云中记》新版面世,作家阿来说“这本书我可以给自己打满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17
《尘埃落定》创作完成30周年,阿来:这本书会活得比我久
红星新闻 2024-10-13
一部经典小说如何诞生并成长?阿来分享30年前《尘埃落定》创作往事
封面新闻 2024-10-13
青话|#为什么说“人生是旷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2
青话|#为什么说“人生是旷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2
作家阿来亮相中国版博会 开讲“放达另面的苏东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