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院士专家研讨世遗中轴线新启示,探索城市遗产新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3 11:00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又一最新成果。这一喜讯令人振奋的是,北京中轴线15个构成要素中的“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这些新中国成立后“国庆十大工程”代表性建筑入选,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大事件——从此世界遗产有了20世纪遗产项目。

8月7日-8日,“济南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研讨暨再回故乡—马国馨:我的设计生涯 —建筑文化图书展”系列学术活动”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建筑文博、城市设计、高校教育界近百位专家,就世遗中轴线新启示展开交流、研讨,与会专家认为,通过济南 20 世纪建筑遗产从守望到向新,从传承到助推, 从利用到活化, 正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坚守对建筑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润泽乡梓,启迪后学

7日,在山东大学展览现场,阔别十余年再回故乡,马国馨院士走近青年学子,分享他主持和负责过多项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建筑项目,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建筑、学术、人生历程。“我是济南人,13岁离开济南到北京,1959年入学清华毕业参加工作。这次回家乡,感受到济南很大变化。建筑师不仅要为城市与公众构建美好舒适空间,更有责任用建筑文化向公众解读知识与艺术。希望本次展览和研讨会能够助推地方乃至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马院士饱含深情用家乡话致辞,令人动容。

展厅里的青年学子认真观展、盖章打卡。一摞摞书稿、一卷卷笔记,一部部建筑文化著述如涓涓清泉,润泽乡梓,启迪后学。院士书房、学术设计生涯简表、南礼士路回忆,大师留言墙等单元最吸引人,人们在此驻足,品味建筑大师为行业留下的丰厚思想,以及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年轻的策展人金维忻表示此次马院士贡献了很珍贵新史料,令她和策展团队十分激动。展览题目 “我的设计生涯”源自马国馨院士的《南礼士路的回忆:我的设计生涯》,是他对自己主持和参与建筑项目的深情回顾,让观者领略建筑世界的宽广视野与生动故实。马院士从学术论稿到专业文集、从纪实摄影到习诗集、从篆刻绘画到旅文纪行,他共编撰出版了36本著作(29本著述,7本参编),这些丰富的内容,成为建筑学界了解国际近现代建筑、建筑师与事件的重要参考。

在随后对济南20世纪建筑遗产与古城更新修缮项目考察过程中,马院士站在济南自开老商埠规划图前仔细端详,他指着地图说,“我原来住在这,我小学校也在这。刚才讲到当时袁世凯与山东巡抚周馥联名上奏清廷,使得济南商埠很快获批。我补充一点,周馥的孙子周治良,就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创始级’的老院长。”

走进120岁的小广寒影院,这座保留着百年钢木结构的德式建筑,勾起马院士很多童年记忆,他讲述说小时候在这看过无声电影《荒江女侠》,当时演一段放一段音乐,他对其中的广东音乐《步步高》明快激扬的曲调记忆犹新。他还记得在影院旁边的茶社里听相声演员孙少林说过相声,看过连本的京戏。再旁边有个书摊,“我老去那看小人书,《蜀山剑侠传》《十二金钱镖》都特别好看。因为邻居有个少年看武侠书真去了峨眉山,俺爹不让我看,我就把书藏枕头底下,等爹睡着了看。”在曲水亭街,“家家泉水”的泉眼,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烟火气”,令人感受到文旅融合、文商融合正在碰撞发展出的“新火花”。

持续发展和保护,百姓参与“活化利用”最重要

8日,在山东建筑大学,举办了致敬百年建筑经典 济南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研讨报告会,以及《 中国 20 世纪 建筑遗产年度报告( 2014-2024 )》首发式。院士、专家与青年学者、高校师生进行亲切座谈,零距离接触平和谦虚,学识渊博,充满智慧,热爱生活的院士大师,令在座的青年学子激动不已。更多的年轻人则对马院士的“不掠人之美”体会尤深,并感叹从中受到鼓舞。在场的建筑大师,抑或青年学者,大家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令青年学子感叹“薪火相传”这个词,变得具象而生动。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做了“让文化遗产 ‘ 活’ 起来”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分享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宝贵经验,并表示:每个城市都拥有孕育自身城市精神的文化根基,济南以开埠 120 周年为新起点的遗产保护策略,既要留存真实的历史,也要保持并发展其活力,增强济南城市文化竞争力以及凝聚力。

演讲十分精彩,在会场外的学生都进来站着听。

深受清华学子喜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庄惟敏院士以国家课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绿色技术的启发 ” 为题,深入解析他领衔设计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筑智慧,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当代绿色技术的启发,展示了传承创新的中国建筑技术魅力,其中包含的“建筑是文化,文化是灵魂”,“中国山水、古今、自然与历史文脉的融合”,“只有活化利用,才能够谈到持续发展和保护,而生活在城市中的百姓参与其中正是活化利用最重要的一部分”等内容,引发热议。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在对20世纪中国建筑百年发展脉络展开追溯的同时,对丰富中国科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在国民中普及建筑文化审美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金磊介绍,自 2016 年以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学术研究先后考察全国近20个省市,为城市文化建设贡献心智。泉城济南是1986 年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已有“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万字会旧址、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济南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山东艺术学院红楼建筑、济南经四路基督教堂六大项入选“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体现了与历史文化名城相符的文化城市。此次《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年度报告( 2014-2024 )》 一书的发布,面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建筑遗产专家们十年的研究心得、独特视角、轨迹路径与成果,从一定意义上将带动济南20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

供图/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喆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世界遗产走进大众 北京中轴线丰满生活
中国青年报 2024-11-15
《北京中轴线日历》颁历 展现中轴线申遗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24-11-02
新知|世遗“北京中轴线”启示“四普”新作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中轴线有了“世界身份”,家门口的文化遗产如何守护?
工人日报 2024-08-04
悠悠中轴线 灼灼新华彩
光明日报 2024-08-02
5G数字孪生赋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1
中轴线寻宝 | 15处遗产点串起7.8公里历史长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中轴线寻宝 | 全景追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