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灯光昏黄的板房里,38岁的梁永全又度过了惊魂一夜。
风透过板房的缝隙“呜呜”作响。他彻夜难安,注意力高度紧张,隔几分钟就滑动手机,刷新台风“苏拉”的路径图。
这是时隔6年后,梁永全与“超强台风”的再次交手。那一次,他损失惨重,整整20万元都打了水漂。
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很多养殖户都有着同样悲惨的“天鸽”记忆:台风过后,水、电、网、路一度中断,这座珠海养殖第一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昭信村有着珠海养殖第一村之称。6年后“超强台风”再度来袭,昭信村怎么样了?
塘边枕风雨入眠
直到凌晨5时30分,再三确认“苏拉”与珠海擦肩而过,在塘边看鱼房度过惊魂一夜的梁永全,才枕着风雨入眠。
但他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
早上7时多,天边露出了鱼肚白。梁永全终究还是放心不下,硬是用力推开板房门,顶着狂风走访塘边察看鱼情。
所幸,塘面漂浮的死鱼不多。在暴雨狂风中,昭信村万亩鱼塘里,增氧机运转不停,搅出浪花朵朵。
从小就在塘边长大的梁永全,早就习惯了这样的阴晴不定,但台风“天鸽”是唯一一次例外,是他不忍回忆的悲痛创伤。
“我一个人就损失了20万元。”梁永全说。
他的父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殖,是昭信村第一批海鲈养殖户。梁永全在2009年开始子承父业。
“这在以前,基本上是看天吃饭的行业,纯粹看运气。”梁永全说,与出海捕鱼不同,“风浪越大鱼越贵”的信条,在养殖行业并不适用,这一行是“风浪越大,损失越重”。
和梁永全一样,养殖户梁升贵对6年前的那一幕也心有余悸。那一年,“天鸽”携暴雨狂风突袭珠海,海水倒灌上岸,水、电、网、路一度中断,给这座珠海养殖第一村造成严重损失。“一个塘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几乎把塘边一半以上的看鱼房都掀翻了。”梁升贵回忆。
而这一次,曾经惨遭“天鸽”蹂躏的养殖户,提前两天就开始做抵御“苏拉”的防风准备,用上钢丝绳加固板房。
“保住板房,就能保住电力设施,就能保障鱼塘增氧机的供电。”梁永全说,这是大多数养殖户汲取的第一条重要经验。
确保鱼塘及时排水,是养殖户们汲取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增氧机的运作决定了鱼的生死,是否能及时排水则决定了鱼还在不在。”梁永全说,万一海水倒灌,“鱼都游走了,网都兜不住”。
正午时分,听说有的村庄遭遇海水倒灌,梁永全立马驱车赶往联围堤岸,察看水位涨落,看了后觉得:“与6年前相比,新修建的白藤大闸,能把倒灌的海水拒之闸外。”
白藤大闸是珠海市唯一的一座大型水闸,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于2020年重建完工。
“风险投资”上保险
“3个塘,总共13万条鱼苗,鱼苗、饲料、塘租、电费加起来差不多100万元的成本。”梁永全算了算今年他的养殖成本,笑说这堪称“百万元级别的风险投资”。
从今年起,梁永全为自己的“风险投资”购买了一份保险。
其实,当初保险公司人员跟他说,“高温、低温、降雨、台风”四种情形都能保的时候,梁永全一度以为对方是个“诈骗”分子。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梁永全问。
但这种好事,确实“砸”到了许多养殖户的头上。去年11月,《珠海市斗门区2022—202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水产品气象指数、种植产品气象指数)工作方案》出台,提出为辖区农户提供覆盖风灾、强降雨、高低温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保险保障。
梁永全拿出了超过8000元,为自己的鱼塘投保。截至今年7月,珠海市斗门区已累计完成水产、种植气象指数保险项目保费9858.91万元,承保亩数逾5万亩,共有参保农户1178户,累计获得赔付1.3亿元。
在“苏拉”之前,今年珠海市高温、台风、强降雨等气象灾害频发,“泰利”等台风带来强烈暴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台风登陆珠海仅4个多小时,深海养殖平台“德海一号”的运营使用方——珠海市新平茂渔业有限公司收到了国寿财险珠海中心支公司的预赔款120万元。这也是珠海保险业针对海洋牧场赔出的首批台风“苏拉”的赔案之一。
在昭信村,珠海市进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美容已经拿到了41.9万元的赔付。
“也许,这次我也能拿到赔付。”梁永全有了期待。
从养殖户“防患于未然”的风雨之夜,到看得见的水利设施,再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时隔6年后,昭信村以全新姿态,与“超强台风”再度交手。
(注:文中梁升贵为化名。)
文/林郁鸿 王韶江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