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挑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6 07:00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生产要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局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而构建新发展格局绝非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任何寄希望于一夜之间解决所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想法都不现实,唯有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才能推动经济爬坡过坎、无惧风浪。

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的这一重要判断,为我们下一步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了攻坚克难的勇气。

读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并非易事。当下与长远、内部与外部之间,局部与整体、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之间无不是紧密相连的关系。三年疫情之后,我们既要看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可喜成绩,又必须充分估计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挑战,从而提振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的信心。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挑战,需要一架“望远镜”。将当下中国经济放在历史的、全球的视野下进行观察,有助于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认知偏差。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背景下的经济恢复;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背景下的经济恢复;是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升之后,一些西方国家将我国看成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背景下的经济恢复。

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恢复不可能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只能是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因此,在恢复经济的进程中可能遭遇曲折时无需垂头丧气,更不能萎靡不振、怨天尤人,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才是硬道理。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挑战,需要一架“显微镜”。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尤需敏锐看清我国经济发展当下所处的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生产要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局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而构建新发展格局绝非轻而易举就能完成。

因此,今年以来的经济恢复,是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进程中的经济恢复;是在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攀登科技创新高峰进程中的经济恢复,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进程中的经济恢复。任何寄希望于一夜之间解决所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想法都不现实,唯有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才能推动经济爬坡过坎、无惧风浪。

后疫情时期的复苏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社会修复向经济和利润修复、再向资产负债表修复过渡的过程中,出现指标波动和预期波动是一种常态。这就需要我们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看待经济恢复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特征,保持充分的耐心和信心。

随着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辅之以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这艘巍巍巨轮一定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经济日报元旦献词:共同托举新时代奋进的中国
经济日报 2024-01-01
韩文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13
经济日报: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牛鼻子
经济日报 2023-12-09
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牛鼻子
经济日报 2023-12-09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续赢得国际社会信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1
透过短期之“形”把握长期之“势”
经济日报 2023-10-27
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新华社 2023-10-02
人民日报评论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新华社 2023-10-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