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外国文学著作修订再版亮相,经典重译重版还有必要吗?
文汇报 2022-11-20 07:38

一批外国文学经典重译重版,引发业界关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全新中译本项目由中信出版集团启动,以十年为约陆续出版,将是中文世界首个由一位译者独立完成的新译本;译林出版社珍藏纪念版《追忆似水年华》新近亮相,全新修订了译文,并升级装帧设计,引得文学爱好者关注并在线预约“拼手速”。

不难发现,长销的世界名著动辄几十个乃至近百个中译本,让读者挑花了眼。经典重译重版,还有必要吗?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认为“有必要,并大有可为”。“重译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重复,换个封面就出,而是呼唤有建树、提供新价值、新审美的翻译成果。”评论家潘凯雄说,进入公版的外国文学名著在“重复出版”选题里通常占比最高品种最多,但业内反对“一哄而上扎堆跟风乃至拼贴抄袭”等行为,而是希望更多译者脚踏实地提高译文质量,完成对经典的新一轮引荐推广。

专家表示,随着时代发展,译介作品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懂外语的人也同比上涨,但真正有质量的文学经典复译和重版,不是多而是少。尤其是进入公版的名著如恣意汪洋,对名著进行富有时代意义的复译才能让文本愈擦愈亮,历久弥新。

唤醒百年前巨著对当下的启示,让经典常读常新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今年是普鲁斯特逝世100周年,《追忆似水年华》共七卷,篇幅浩大,人物众多,叙事千头万绪,再加上写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作品翻译变得十分困难,令众多译者望而却步。

上世纪80年代,目前中文世界仅有的全译本《追忆似水年华》启动,集结了当时国内整个法语文学翻译界之力,李恒基、桂裕芳、许渊冲、许钧等译者多次讨论,光是书名都斟酌良久,还制定印发了各卷内容提要、人名地名译名表及各卷注释;开译后又多次组织译者交流经验,相互传阅和评点译文。

该全译本从1989年到1991年历时三年翻译完毕,填补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空白。此后,周克希、徐和瑾两位翻译家分别贡献了两套未竣译本(三卷和四卷),但再无其他译本出现。邻国日本、韩国至今各有五六种《追忆似水年华》全译本出版。

眼下,《追忆似水年华》全新中译本将由南京师范大学法语系讲师、傅雷翻译奖新人奖得主孔潜担任译者,独挑大梁。

同为资深法语翻译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和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认为,经过这么多年对普鲁斯特不断的阅读了解,找到合适的年轻译者愿意花至少十年时间倾情投入,令人期待。“相较此前十几位译者合力翻译风格各异,一位译者相对更能保持整体上译文语言风格的统一”。

业内认为,完美的文学翻译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前辈们的译笔或也存在遗憾,比如理解有误、汉语与外语不对应、词汇与当下认知有滞后感等。而每次重译重版,不同程度的修订,都是为了进一步唤醒经典对当下的启迪。

为确保“普鲁斯特项目”尤其是《追忆似水年华》新译本质量及学术水准,许钧、余中先、董强、袁筱一等学者和翻译家将组成“学术顾问团”,为青年译者“护航”。该项目也得到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文库”版《追忆似水年华》主编让-伊夫·塔蒂耶的支持并将给予学术指导。

“翻译批评”在场,提升阅读体验“附加值”

经典重译的同时,多部国外文学著作也修订再版。记者注意到,重版时,出版方往往更注重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的“附加值”,加入专家导读导赏和线上线下研讨,让伴随文本的“翻译批评”在场,更有助于年轻网友理解经典。

比如,珍藏纪念版《追忆似水年华》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部分在世译者对译文进行校改和润色,还有译者对译文优化提出建议;对专有名词进行前后统一,部分注释进行调整;全书译名按照现行规范进行修改,如第四卷卷名由原来的《索多姆和戈摩尔》改为《所多玛与蛾摩拉》;人物关系也进行了重新梳理。

除内文修订外,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余中先为新版录制了音频解读,时长约两小时,对作品内容和风格进行全面分析。读者可扫描二维码免费收听。新版新增28幅彩色插图,均为《追忆似水年华》中提到的画作。新锐设计师山川优化页面布局,强调普鲁斯特作品的明媚温暖特质,还原小说细腻情感。七卷收入精致函套,另赠别册和藏书票。

“普鲁斯特项目”不仅是重量级翻译工程,也是一场文学跨界行动。未来十年,伴随《追忆似水年华》新译本逐卷陆续出版,出版方将策划国际普鲁斯特研讨会、跨界艺术展览等系列活动,为当代文学提供新的触动和启发的可能。

文创周边也令经典文本更具生活气息。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伍尔夫文集系列布面精装新版,开发了黄铜挂饰、书夹等精致文创,被网友评价“长在我的审美上”。这套文集开本细巧,采用了致敬伍尔夫姐姐瓦妮莎·贝尔的复古书衣,版式疏朗悦目。棉布质地护书袋、黄铜烤漆挂饰、饰有伍尔夫文摘的黄铜书夹、作家纪念铜牌等文创周边,令更多人开启书香之旅,走近这位意识流女作家的内心。

文/文汇报记者 许旸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