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 科创板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2-11-15 10:34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到,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而“科创”和“金融”,则是上海带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两张王牌。科创板作为“科创+金融”的集合体,截至目前共吸引了78家上海企业、229家长三角企业前来上市融资,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以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科创企业数量居前

截至2022年10月底,共有483家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上海地区上市企业78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苏和广东。78家上海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0.71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174.4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13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26家公司增长幅度超过30%。

首发融资金额方面,上海地区的科创板公司首发募集资金总额1948亿元,市值1.4万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分别占科创板已上市公司的27%和23%。便捷的上市融资渠道,为科技创新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6月底,科创板公司承诺募集资金投入总额5091亿元,累计投入2750亿元,整体投入进度超过五成。

创新制度实践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共有118家科创板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资1980亿元;261家公司推出340单股权激励计划,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55%;24家公司完成35单询价转让。上海市科创板公司更是创新制度的积极实践者,共46家公司推出70单股权激励计划,公司覆盖率达到60%,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5个百分点。

产业联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党中央曾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一体化迎来长足发展,长三角的硬科技企业与科创板的有机互动便是其中一个缩影。

截至2022年10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22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板块已上市公司总数的47%。江苏以92家位列榜首,成为长三角地区贡献科创板上市企业主力军,上海、浙江和安徽分别有78家、40家和18家公司。长三角科创企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76.98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458.4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113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长三角公司总数、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总数的50%和51%。

科创板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重点支持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布局,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数据显示,长三角228家科创板企业中,集成电路企业47家,生物医药企业56家,占科创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公司总数的62%和52%。集成电路领域聚集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国产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等企业,生物医药领域聚集医学影像设备龙头联影医疗、新冠检测试剂龙头东方生物、创新药龙头君实生物等企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应凸显。

区域科创共同体建设步伐加快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目前,长三角四地正协力构筑世界级的创新平台。

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全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阵地。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公司约40家,其中14家为集成电路公司,3家为生物医药公司,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依托张江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兼容完备的产业生态,研发成果在长三角地区逐步产业化,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再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走出4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其中19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汇集了“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科创板MEMS芯片第一股”敏芯股份、“国产纳米微球材料第一股”纳微科技等多家硬科技龙头,科创板在打造区域科创共同体、促进长三角地区硬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下,科创板创新资源逐步“握指成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加速形成。长三角地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充分协调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资深度融合,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布局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例如,中芯国际、格科微等总部位于上海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目前已在周边的绍兴、宁波、江阴、嘉善等地进行重大项目建设,通过长三角协作机制,不断向外辐射影响力,携手苏浙皖共建产业高地。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