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万余吨医废全部安全处置
解放日报 2022-07-07 08:35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昨天参加“2022民生访谈”,就公众关注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空气污染治理、“碳普惠”、生物多样性等话题与市民互动。

医废及时收运处置

本轮疫情以来,由于核酸检测、隔离收治等产生的涉疫医疗废物量快速增长,全市各类医疗废物的日收运量最高达1400多吨,是平时的6倍。上海不断加强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建设,成立医疗废物处置专班,确保医疗废物“收得走、烧得掉”。3月1日以来,全市累计收运医疗废物9万余吨,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大量核酸采样点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何及时纳入闭环管理?上海生态环境部门明确,核酸检测医疗废物不得在街面上露天堆放。核酸检测机构负责采样点位的医疗废物,应带回检测机构交由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单位。其他情况下,核酸检测医疗废物应先暂存在专用垃圾桶或临时贮存场所,临时贮存场所应设置围挡并且落实“三防”措施,由街镇负责在24小时内运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再交由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单位。

针对核酸采样点点多面广、隔离管控波动性大等情况,上海督促各区加强对核酸采样医疗废物、集中隔离点垃圾等医疗废物的短驳集中,由城投集团做好后续收运处置;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纳入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确保医疗废物量超常规增长时能及时安全处置(预计应急处置能力超过2000吨/天);加强对涉疫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和闭环管理,确保收运处置队伍相对稳定。

臭氧成首要污染物

近年来,上海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2021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35天,优良率为91.8%,较2016年上升1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上海空气总体继续呈现改善的态势,但随着环境治理进入“深水区”,新的“顽疾”现身,这就是臭氧污染。今年上半年,臭氧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升幅在10%左右。自2017年以来,臭氧已取代PM2.5,成为上海大气治理领域的首要污染物。

程鹏表示,考虑到今年下半年企业恢复生产等因素,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体物的排放量预计会较前一段时间出现较大增长,加之进入夏季,高温天、“艳阳天”明显增多,臭氧污染形势严峻。上海将统筹做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加强臭氧污染管控,同时全力融入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协同治理。

上海版碳普惠启动

不开车,改骑自行车上班,个人碳账户里将生成积分,用来兑换商品,还能冲抵电费、水费……这样的“碳普惠”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程鹏透露,上海已初步完成碳普惠体系的顶层机制设计,起草了《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目前正在进行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计划今年下半年出台。

碳普惠是为了鼓励公众和小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而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能够记录和量化公众的低碳行为,通过商业、交易市场和政策等方式来引导和激励公众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聚沙成堆、滴水成海,成为支撑国家和地方“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上海版碳普惠将成为上海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品牌,主要有市场化运作、参与便捷、惠民利企三个特点。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等领域和浦东新区等区域有望率先探索碳普惠,将试点设立个人碳账户,使个人低碳行为能够形成定量化的价值,赋予低碳行为更多意义。未来,上海的碳普惠将逐渐扩大覆盖区域,增加项目类型,完善整个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规则明确、场景丰富、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文/陈玺撼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上海:加速推进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解放日报 2024-03-27
上海启动“无废医院”建设 指标含七大类二十八项
新华社 2024-02-26
全流程透明 北京四个区试点“医废”在线监管追溯管理系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3
核酸检测常态化考验我国医废处置能力
法治日报 2022-07-08
近3个月涉疫医废日产日清 处置情况平稳有序
法治日报 2022-07-01
上海每日需收运核酸筛查医废50吨 9000个采样点医废如何日产日清
解放日报 2022-05-11
聚焦疫情|上海:为医废、涉疫垃圾筑牢“末端防线”
新华社 2022-05-03
上海首家市级方舱医院关舱,涉疫医废全部及时清零
澎湃新闻 2022-0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