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怡:“雪飞燕”上灵动的翻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7 11:10

胡浩怡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混采区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被称为“雪飞燕”,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语言服务志愿者就像其中的“小燕子”,哪里需要就“飞”向哪里。北京冬奥会开幕的第二天,她临时接到任务,为国际奥委会的贵宾提供交传服务。同样是在冬残奥会开幕的第二天,她又接到为国际残奥委会副主席提供陪同翻译服务的任务。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每天都和英语打交道,但在如此大型赛事中沉浸式地提供翻译服务,对胡浩怡来说还是第一次。

据胡浩怡介绍,在正式上岗之前,她参加了学校和场馆组织的多次培训,反复熟悉可能用得上的专业术语和涉奥英语,但在实战前,她的内心依然非常忐忑。而且没想到的是,冬奥会刚刚开幕,自己就接到了一个“急单”。胡浩怡说:“当时,国际奥组委可持续发展部的几位官员来场馆视察,原定的一名翻译不够用,我被紧急叫来做交传服务。当时只有半小时的准备时间,我立即找到之前准备的相关资料,用最快的速度再过一遍,便前去服务了。”

胡浩怡(右一)陪同国际奥委会官员考察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在这次交传服务中,胡浩怡用到了“表土剥离”这样的专业词汇,因为准备充分,她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单任务,这让她信心大增。在冬残奥会上为国际残奥委会副主席提供翻译服务时,她就自如多了,不仅交传过程顺利,她还为客人解答了有关赛程的问题,得到了对方的赞许。

胡浩怡(右一)在竞速残奥大家庭为国际残奥委会副主席提供翻译服务

但在日常的志愿服务中,这样的“大场面”并不多见。胡浩怡接触更多的是各国代表团成员和媒体记者,帮助他们指路或者处理一些小问题。而实际上,这也需要志愿者做好各项准备。胡浩怡说,因为场馆交通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志愿者面对最多的就是问路。在指路方面,也需要用到很多专业词汇。比如,缆车这个词,她习惯用“cable car”,而场馆内的标识则是“gondola”。胡浩怡说,“我第一次听到外国友人问‘gondola’在哪里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根据他们的手势想到是缆车。”这样的专业词汇都被她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反复温习,确保提供最准确高效的服务。

而在冬残奥会期间,胡浩怡也接到过一个“急单”。那天是冬残奥会开幕后的第二天,她正在奥林匹克大家庭值班。突然接到任务,要为国际残奥委会副主席提供陪同翻译服务。“这次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好在冬奥会期间,我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在场馆工作人员接待的基础上,我还给副主席介绍了当天的赛事安排和比赛日程,他非常满意。”胡浩怡说。    

这些临时任务,让胡浩怡像“小燕子”一样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飞来飞去”。除了“急单”,胡浩怡还会随时接到一些笔译任务,将一些英文素材翻译成中文,为赛事提供服务。这些任务虽然不是“大单”,但也要耗费很多时间去完成,她要查找资料或者在场馆内向专业人士咨询,以期做到最佳。胡浩怡在不断地“接单”中也得到了锻炼。

感言

“对我来说,冬残奥会与冬奥会最大的不同是在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给运动员们多一些关心,多一份尊重。冬残奥会上运动员们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也为我的志愿服务带来了更大的动力。”——胡浩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