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爱心“小家”里的温暖与期盼
新华社 2021-12-07 18:00

位于上海疏影路上的“小布家园”(11月19日摄)。上海市闵行区疏影路上一幢彩绘环绕的四层小楼,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爱心机构为外地大病患儿家庭打造的爱心“小家”。“小家”里有公用厨房和小家电、炊具等生活必需品,还有杀菌灯、消毒柜等,让患儿家庭住得安全、便利。

12月3日,在“小家”的公共区域,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上海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左)帮助一名患儿的奶奶登记信息。“小布家园—复旦儿科上海同心圆小家”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项目有严格的评估和审核机制,让最需要帮助的患儿家庭入住。

12月3日,患儿“小不点”的父母和家乡的亲人在线通话。202房里住着10岁患儿“小不点”的父母。11月11日,患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小不点”从江西被紧急转送到上海救治,至今还住在重症监护病房。尽管不能探视,但“小不点”的父母白天去医院里等待,晚上回到“小家”。他们盼着女儿的病情能有好转,这样就可以转至普通病房,能够见到孩子。

12月4日晚,患儿“小不点”的父亲独自在“小家”房间的阳台上。从2020年11月第一个患儿家庭入住至今运行一年间,“小家”项目为近400个家庭提供超过3500个房晚的住宿,房间数也从3间增加到17间。

12月3日,患儿“小不点”的父亲(左)与另一名患儿的父亲在公用厨房内清洗餐具。

12月3日拍摄的曾经入住“小家”的患儿家长的留言。“小家”的留言簿上,写满患儿家庭的感动与感恩,传递着鼓励与祝福。

12月3日,患儿“小柚子”一家在306房吃饭。10月中旬,不满4岁的“小柚子”进行了肾移植手术,出院后和家人入住“小家”。妈妈寸步不离地陪伴孩子,爸爸负责采购、做饭、清洁等。目前他们每周定期回医院检查,盼望术后状况理想,可以安心回到甘肃的家。

12月3日,患儿“小柚子”隔着窗户和在公用厨房里做饭的爸爸招手。

12月4日,住在206房的患儿伊卜拉伊木起床穿衣后,妈妈帮他整理集尿袋。因为膀胱外翻,7岁的他从出生至今已经历多次手术。11月,妈妈和舅舅带他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手术,出院后他们住进“小家”,每隔几天要到医院换药和复查。

12月4日,患儿伊卜拉伊木和妈妈在“小家”里聊天。

摄影/新华社记者 刘颖

编辑/杨小嘉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 | “雪国列车”的温暖守护
新华社 2024-02-01
图片故事|穿冰卧雪——“东极列车”的温暖故事
新华社 2024-01-25
图片故事|古村落里的徽剧“新苗”
新华社 2023-05-31
图片故事 | “雷锋的哥”守护车轮上的温暖
新华社 2023-03-03
图片故事|老板娘的爱心餐
新华社 2022-07-06
图片故事 | 一支笔里的青春创业故事
新华社 2022-07-02
图片故事 | 快时代里温暖的“慢火车”
新华社 2022-05-01
图片故事 | “岚皋妹子”呵护温暖家
新华社 2022-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