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IMF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全球通胀是暂时的,或于2022年中前回落
​第一财经 2021-10-24 20:36

年初至今,全球通胀高企,这无疑是各国政府应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时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经济报告中特别提醒通胀高企对经济复苏带来的威胁。IMF认为,通胀在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到2022年中将回落至疫情前水平,但通胀加速上升的风险仍然存在。

这一轮席卷全球的通胀源自何处,将持续多久?通胀将如何影响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上述一系列事件又将把全球经济带向何方?

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上,IMF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通胀预期得到了很好的锚定,但如果供应链断裂时间更长,通胀预期将上升。由于货币、财政政策及疫苗接种率不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复苏已呈现分化态势。全球经济增长风险偏向下行,疫情和通胀将是扰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变量。”

全球通胀将于2022年中前回到疫情前水平

第一财经:您对通胀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巴奈特:作为一名宏观经济学家,通胀的起因、影响及其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我关注的重点。在此背后,失业率、PPI和CPI的剪刀差是我比较关注的数据。

菲利普斯曲线描绘了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当通胀率高时,失业率低。目前的情况是,劳动力市场仍然疲软,有许多人离开工作岗位。

作为个体,目前我对通胀的感受不多。不过,对于许多低收入国家和家庭来说,由于食品占其消费的比重较大,通胀有可能对其生活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第一财经:近期,欧美诸多央行官员和经济学家声称,通胀是暂时的,因为服务价格和薪资增长依然疲软。但是,通胀背后的结构性因素逐渐显现:能源价格上涨成为了通胀背后的重要推手。如何看待通胀背后的结构性因素?

巴奈特:目前全球所经历的通胀属于供给型通胀,其成因主要有二:其一,德尔塔变异毒株扩散导致成本抬升。德尔塔变异毒株近期在亚洲扩散,该地区国家的多数港口被迫关闭,这使得航运价格水涨船高。同时,该地区及与该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产业链修复缓慢,亦使中间品成本上升。

其二,在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下,欧美主要消费国的需求已逐渐修复。但由于上游大宗商品出口国、主要制造国面临供应瓶颈,欧美地区的需求修复速度快于供给修复速度。

此外,IMF一直将气候问题作为政策谏言的重中之重,因为气候问题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解决气候问题仍然有赖于宏观政策制定,而这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第一财经:这一轮通胀将持续多久,影响未来通胀走势的因素是什么?

巴奈特:我目前的观点是,通胀是暂时的,将会在明年年中之前回到疫情前水平。在通胀预期方面,5年美元通胀互换利率可以有效反映未来通胀变化。目前美国2026~2031年的隐性平均通胀是2.4%,这说明通胀预期得到了很好的锚定。

如果供应链断裂时间更长,导致的供需失衡比预计持续更长时间,那么通胀风险可能变为现实,从而导致价格压力更为持久、通胀预期将不断上升。

美联储应加强政策沟通,避免“缩减恐慌”重演

第一财经:基于对通胀预期的不同理解,各国央行反应各异。目前,美联储已正式展示缩减资产购买计划(Taper)路线图,市场正押注英国央行在明年2月首次加息,欧央行则“鸽声依旧”。各国央行的下一步动作将是什么?

巴奈特:IMF更多的工作是提供政策建议,而非预测市场走向。从政策建议角度来看,当前各国央行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供应中断是否将持续更长时间,这将使它们不得不谨慎行事。如果通胀预期上升的风险迫近,或经济复苏快于预期,各国央行应快速采取行动。

对于发达市场而言,央行(如美联储)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加强良好的政策沟通,这样才能避免2013年的“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重演。预计发达经济体将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复苏更快,这将使前者获得更大空间来支持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美联储利率抬升,而新兴经济体仍需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后者的金融稳定将受到波及。同时这也将抑制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但如果发达经济体以良好的政策沟通方式使货币政策正常化,其政策转向对新兴市场的溢出效应将相对可控。

第一财经:货币政策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能做些什么推动经济复苏?各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是否会因政策力度不同而分化?

巴奈特: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了3.2%,是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衰退最为严重的一年。但如果没有全球各国政府及时的政策响应,情况有可能变得更糟。由于货币、财政政策及疫苗接种率不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已有所分化。

在财政政策方面,美国采取多轮刺激计划,欧盟的“恢复基金”现已开始发放,但新兴经济体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如前两者。在疫苗接种率方面,在发达经济体,超过60%的人口已经完成疫苗接种,并且一些人正在接种加强针,低收入国家仍有约90%的人口没有接种疫苗。

这带来的结果是,预计发达经济体的总产出将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在2024年超出疫情前趋势水平0.9%。相反,到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总产出预计仍将比疫情前的预测值低5.5%。

第一财经: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风险是什么?

巴奈特:IMF最新预测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0%,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则小幅下调0.1个百分点至5.9%。

全球经济增长风险偏向下行。最大的风险还在于疫情,在疫苗广泛普及之前,德尔塔变异毒株有可能变异或更易传播,疫情将持续更久。另一问题则在于通胀。通胀前景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不仅源于疫情未来走势、供给中断持续时间,还来自于通胀预期在该环境下如何演化。(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财经分析 | IMF上调亚太经济预测 本地区通胀前景改善 风险仍在
​新华财经 2024-05-02
IMF为何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经济日报 2024-02-05
IMF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 不会出现通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0-21
IMF: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 将继续成为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1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2%
中国新闻网 2023-04-12
IMF总裁: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3%
中新社 2023-04-07
IMF: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增速升至5.2%
环球时报 2023-02-01
IMF:多季度来首次调升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通胀正见顶
第一财经 2023-01-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