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干部埋置草方格
成千上万个麦草方格将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一分为二,一侧风吹沙动,而另一侧的沙则已被麦草固住。沙漠一隅,一压沙者跪在陡坡上,徒手刨出坑,“种”上麦草再埋起来。
上述压沙者是凉州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丁卫东,据他介绍,每年春秋季,他们都会按单位划分沙漠片区进行义务压沙,而他压沙的所在区域,刚好是一块坡度较大的沙漠,人无法正常在此站立并进行划线、开沟等操作,“我们吃点苦没什么,治沙任务完成了,心里就踏实了。”
甘肃凉州区干部跪在斜坡上压沙,徒手刨坑埋草方格
此次秋季压沙活动从8日启动,为期一周,吸引了凉州区百余政府单位及农民志愿者参与,计划压沙7000亩,公职人员必须完成一亩治沙指标。截至12日上午,该区已完成义务压沙面积5843.5亩,占计划任务的83.8%。
凉州区沙漠面积272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治沙难度极大。自2012年以来,该区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义务压沙造林活动,累计完成义务压沙17.86万亩。
凉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陆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相关标准,每个草方格两米见方,此后再在这些方格里种上梭梭和沙拐枣等沙生苗木,且要按“品”字栽种,以保持水分增大沙生植物的成活率,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经过三到四年时间治理后的沙漠,沙生植物茁壮成长
陆科称,一般来说,利用植被固定住一个大沙丘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第一年最为关键,经过人工浇水两三次后树苗能活下来,往后就没有大问题了。
记者对比治理前后的沙漠发现,经过三到四年时间治理后,曾经的沙漠如今绿意盈盈,沙生植物茁壮成长。
在凉州区林业和草原局技术人员王恩汉看来,在沙漠植树有两大难点:一是没路,二是缺水。他说,很多设备在沙漠中无法使用,所以当地发明创造了很多压沙工具。同时,除了自然降雨,当地也会有专人运水进行灌溉。
近年来,凉州区着力多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41.54万亩。由于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前“沙进人退”已变成“人进沙退”的局面。在凉州区沙漠腹地,已建成新农村,沙地变成了良田。
不仅如此,武威市的民勤县、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以及金昌、酒泉等地,也将陆续开展秋季压沙活动。
文/闫姣 艾庆龙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