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析:名著因涉及种族歧视被英国中学移出教材是矫枉过正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17 16:31

“任何一个作家,他在创作的时候,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社会,不可能摆脱自己的时代。那么以美国作家哈珀·李为例,他在写《杀死一只反舌鸟》的时候,是处在1960年代那个美国种族歧视很严重的时代,对于他来说,没有可能去超脱那个时代。”中国著名翻译家李继宏就当下“取消文化”愈演愈烈,《杀死一只反舌鸟》(注:本书英文名《To Kill a Mockingbird》,有译者将“反舌鸟”译为“知更鸟”,李继宏认为这不符合现行标准译名,故此纠正)被移出英国中学教材这一时事热点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微信图片_20210717153950.jpg

李继宏

在他看来,去年5月底美国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黑人乔治.佛罗伊德死亡事件引发全美黑人维权,并迅速蔓延到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至此,“白人至上”主义遭到了黑人平权运动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杀死一只反舌鸟》被移出英国中学教材属“矫枉过正”。“但是这‘矫枉’必须‘过正’,这是为了根除‘白人至上’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采取的一些措施也许值得商榷,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去支持的。”

现象:因种族歧视内容陷入争议,欧美多部文学名著遭封禁

据英国《独立报》近期报道,爱丁堡一所中学将《杀死一只反舌鸟》从必读书目当中删去,主要原因是该书宣扬“白人救世主”观念,与此同时,“黑鬼”(Nigger)一词在书中的使用次数更是超过40次,带有明显的种族不平等色彩。

《杀死一只反舌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于1960年创作出版的小说,故事取材于作者童年遭遇,曾荣获当年的普利策奖。在英语系国家,《杀死一只反舌鸟》常被纳入学校教材中。近年来,它也因种族歧视性的内容而多次陷入争议。

同样因种族歧视问题遭到封禁的作品还有约翰·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学校老师认为,这本书对黑人的描写早已过时。《人鼠之间》源自斯坦贝克在大萧条时期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流民治·弥尔顿与雷尼·斯默在经济大萧条时流转于加州寻找工作的悲剧故事。这本书虽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因“语言粗鄙、带有攻击性和种族主义倾向”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定为“20世纪最受质疑的书籍”之一。

在封禁一些作品的同时,校方也将在书单中加入另一些现代作品,如安吉·托马斯的获奖作品《你给的仇恨》,该书是对2009年加利福尼亚州奥斯卡格兰在奥克兰被警察枪杀一案的回应。据介绍,这些新增书目能让学生对有色人种有更积极、更中肯的认知,这也是校方为“去殖民化”、“去种族主义”所做出的努力。

爱丁堡利伯顿高中校长斯蒂芬·凯利则对这样的做法表示反对,他认为,我们确实要“反对种族主义文化,反对以白人为中心”,但课程多元化也很有必要。老师们可以将《杀死一只反舌鸟》和《人鼠之间》作为“白人中心叙事”的例子,帮助学生更深了解何为种族主义。

微信图片_20210717154002.jpg

《杀死一只反舌鸟》中译本

分析:“白人至上”主义影响欧美文学,作家创作摆脱不了这样的社会环境

李继宏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英文系客座研究员,译有“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丛书,包括《小王子》《老人与海》《瓦尔登湖》《傲慢与偏见》《简·爱》以及《追风筝的人》等世界名著,对欧美文学有很深的研究。针对上述因种族歧视内容陷入争议、欧美多部文学作品遭删除或封禁的现象,他做了深入细致的时代背景分析。

“如果你去看整个英语文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所谓的英语文学其实可以简单地把它归结为白人文学,因为基本上都是白人写的东西。从早期的莎士比亚,到中时期的简·奥斯汀、艾略特,甚至到20世纪的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这些在英语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每一个毫无例外都是白人,他们所创作的都是‘白人至上’的文学。”李继宏举例说道。

在李继宏看来,任何一个作家,他在创作的时候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社会,不可能摆脱自己的时代。那么以美国作家哈珀·李为例,他在写《杀死一只反舌鸟》的时候,是处在1960年代那个美国种族歧视很严重的时代,对于他来说,没有可能去超脱那个时代。“因为在那个时候,黑人是不能跟白人同坐一辆公交车的。在2019年的热映的美国大片《绿皮书》里,有一个最顶级的黑人艺术家,他受邀去给白人表演,到餐厅里面,他都不能用白人专用的厕所,要知道他还是一个被特邀过来的嘉宾啊!”

李继宏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哈珀·李所能做的就是在《杀死一只反舌鸟》小说中塑造一个白人救世主的形象出来,即一个白人律师,愿意主持公道,愿意把公平公正当做是一个超越种族的更高的理念来执行,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很具有进步意义的。这也是他的这部小说为什么在美国和英国一直很受欢迎,甚至会被列入学校指定阅读书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可以说,在黑人平权运动思潮起来之前,整个西方的主流思想话术就是“白人至上”,什么都是白人最好。包括美国好莱坞电影里,很多都是以白人为主角,直到后来才稍微有一点改变,多加了一些有色人种的角色在里面。但是总的来说,欧美仍然坚持着一个“白人至上”的话术。

微信图片_20210717153954.jpg

《杀死一只反舌鸟》电影剧照

改变:“取消文化”是根除“白人至上”主义的必要措施,要学会用比较视角评价文学作品

在李继宏看来,“白人至上”也并非铁板一块,这些年也在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改变,并且出现了两种新情况:一是二战以后黑人作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以白人为主的文学;另外则是有一些白人作家在二战后觉醒了,比如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这几位白人作家及其作品被称为美国“颓废的一代”,他们的作品辐射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即对以白人为中心的社会状况做出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反省。所以,真正的英语文学里面开始注意到种族问题是在二战之后。

李继宏表示,在美国不仅是黑人遭歧视,亚裔也同样遭歧视,这种种族歧视是系统性的、制度性的。对此,美国一些有识之士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从历史及文学方面做起,如将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奴隶主将领的雕像全部撤掉,将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飘》下架,还有《杀死一只反舌鸟》所引起的争议乃至被英国爱丁堡一所中学移出教材等。这些“取消文化”或许有些矫枉过正,“但是这‘矫枉’必须‘过正’,这是为了根除‘白人至上’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采取的一些措施也许值得商榷,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去支持的。”

不过李继宏同时也认为,这并不代表那些作品本身有问题。“比如,‘黑鬼’(Nigger)一词在《杀死一只反舌鸟》书中的使用次数超过40次,这个在现在的语境里面肯定是不允许的,但是它本身是一个历史文献,不是现在的作家写的。所以如果从文学学术的角度上来看,作者这么写是没有问题的,是不应该被反对的。”李继宏强调称,我们对一个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评价要随着社会形式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学会一个比较的视角,既回到历史现场去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也要站在现在的角度,用现在的价值观对这个作品做重新的判断与评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