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生活垃圾总量一年减少约四分之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29 13:46

去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成为北京市民的新风尚。朝阳区探索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工作模式、打造“前端分类、中途清运、末端处理”的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模式,提高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自主投放准确率、厨余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减量率。一年来,朝阳区生活垃圾总量相比此前一年减少约24%,厨余垃圾分出率从2.18%提升至18%以上,分类设施达标率近100%,居民自主投放率90.56%。

党建引领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 

4月29日上午,伴随着朝阳区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成果视频的播放,朝阳区“垃圾分类一周年美丽朝阳再加分”主题活动拉开了帷幕。除了垃圾分类成果展示视频,还有白家庄小学旧物改造服饰时装表演、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授牌、先进家庭、个人表彰,成立朝阳区垃圾分类巡回宣讲团等活动、在朝阳区“垃圾分类一周年”活动中精彩呈现。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现场获悉,朝阳区141个区级党政机关和249个所属二级单位率先实现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充分发挥党政先行作用,突出示范引领;各街乡发挥党员“双报到”作用,发动在职党员、志愿者参与桶前值守活动,3.5万名机关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有力促进垃圾分类渗入日常生活、深入人心;同时,突出示范带动,以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示范小区(村)建设为抓手,将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加以总结,并多次宣传推广,发挥亮点突出带动作用。

此外,丰富宣传形式,通过推进“无废校园”建设,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课程纳入教育体系,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提升校园垃圾分类的水平;通过淘宝直播平台,借助场景剧模式,面向商业服务企业和居民个人进行“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现场演示。

智能科技助力  垃圾分类更方便

朝阳区结合“城市大脑”,以科技手段加快建立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管理,确保全链条无缝衔接。全区216座垃圾楼、16座中转站、247辆直收直运垃圾运输车、4座垃圾处理设施均已完成称重计量、视频监控装置加装,小区内垃圾清运车辆刷卡进楼、环卫中心清运车辆称重进入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垃圾来源可溯、重量可控。

同时,朝阳区还开通了全市首个垃圾分类曝光平台。市民通过扫描“朝阳群众管城市”二维码。发现上报身边存在垃圾分类问题,达到反馈及时、处理迅速的工作效率。

打造垃圾全链条管理体系 朝阳一年来生活垃圾减量24%

一年来,朝阳区打造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模式。截至目前,朝阳区厨余垃圾分出率由2020年5月的2.18%提升至18%以上。新规实施一年来,生活垃圾总量较此前的一年,减少约24%。同时,桶站标准化建设、分类驿站建设、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垃圾楼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居民自主分类投放意识显著提升,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不断提高,全过程、全品类管理体系初步搭建完成。

“过去的一年里,朝阳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秉承着‘垃圾分类靠人民、城市管理要精细’的原则,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探索出好的模式和做法,为改善生态环境、百姓生活环境做出一份努力。”朝阳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