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 处世的最高境界:做人有尺,可方可圆
南师国学堂 2021-04-29 09:00

世事无常,如棋局常新;人情冷暖,尝尽方自知。

人生在世,最高级的处世方式不是能说会道,而是做人有尺、可方可圆。

凡事留有余地、知晓变通,于人是修养,于己是智慧。

做人有尺,留有余地

古人云:“眼像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如一杆秤,称人先称己。”

做人应有尺,别太高看自己,更不能小看他人。

做人太过没分寸,不但让他人敬而远之,还可能给自己招来祸患。

张飞位列蜀汉五虎上将,沙场之上所向披靡,人称“万人敌”;

对待二位兄长,他由衷敬佩,情义双全,可以说是有勇且忠。

然而,张飞为人“暴而无恩”,做事好做绝。尤其对待手下将士极为严苛,动辄打骂。

关羽遭东吴斩杀后,张飞痛不欲生,命两位将士三日内制办白旗白衣三万件。

二将一时难以应承,便被张飞打得皮开肉绽。

二人由此积怨成恨,遂起歹心,趁张飞半夜醉卧帐中,将其杀害。

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没有战死疆场却被部下所害,如此结局令人惋惜。

张飞的悲剧,是他做人没有分寸、做事赶尽杀绝所致。

曾国藩说:“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与其把事做绝,不如稍留余地。

待人宽厚,也是为自己积福;给人留退路,也是给自己铺后路。

可方可圆,知晓变通

中国人历来就深谙方圆之道,看似简单的方圆图形中,蕴藏的是待人处世的大智慧。

方形有棱有角,方正生硬;圆形圆润饱满、柔润和谐。

由物,可及人。

“方”是做人的根本和原则,“圆”是处世的圆融与变通。

想要在为人处世上游刃有余,方圆二字缺一不可。

曾国藩为人方正不阿,面对身边众多附势者,一直都淡然处之。

他的手下却对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十分厌恶,挂怀于心,总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一下。

于是便在一次批阅文件时,将一位爱逢迎的官员大肆讽刺了一番。

曾国藩看罢对手下说道,“这些人本就是靠阿谀奉承生存的,你这么做无疑是夺了他们的生存之道;

这样他们必会想方设法打击报复,置你于死地。”

曾国藩的一席话让手下恍然大悟,也不禁冷汗淋漓。

人生在世,在做人原则和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毫不含糊,但在局部问题及方式方法上可以委婉圆融。

《菜根谭》有言:“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有方无圆是固执,一条道走到黑,容易到处碰壁。

有圆无方是世故,人会失去原则,甚至道德沦丧。

因此,为人处世需要方圆结合,以方为本,以圆为器,方圆做人,圆方行事;

方到什么境界,圆到什么程度,都尽量恰到好处,定能在生活与职场中无往不胜。

作者:冰月,钟爱读书,对一切美好事物心存感恩。不改初心,愿为文化殷盛献一己之力。转载联系南师国学堂(NHJGXZH)。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