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赛季的CBA联赛已经开战了将近一周,有很多篮球迷或者说是关注中职篮比赛的体育迷们发现,在目前的网络平台上只有咪咕视频和央视频可以收看CBA联赛的直播,以往可以通过腾讯、优酷等其他收视平台观赏中职篮比赛的部分网络用户甚至有不少又不得不坐回到了电视机前。毕竟央视体育频道对CBA联赛焦点赛事的直播,以及一些地方体育频道对本省市中职篮球队的比赛转播,还是可以满足球迷们的基本观赛需要的。
不仅仅是CBA联赛,从9月初PP体育与英超的分道扬镳以及腾讯体育以低价接手英超联赛来看,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对于体育赛事版权的争夺已经趋向非常理性的评估。通过这些体育版权分化上的变化,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体育版权市场已经揭开了新篇章。
体育版权市场结束“烧钱时代”
何谓体育赛事版权?在现今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体育赛事本身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或高或低。一项赛事在经过拍摄或录制后便形成了赛事节目,赛事的所有者拥有这些赛事节目的版权,他们会以一定的价格对外进行售卖,有时直接卖给转播商,或是卖给版权中间商。当一项赛事是由若干场比赛组成的时候,赛事版权往往可以是全场次版权,也可以是部分场次版权。所以当一个播放平台宣传其获得一项赛事的版权时,其有可能能够播放全部的比赛,也可能只拥有部分场次的版权。赛事版权在购买的时候,根据不同授权地域的范围大小,在版权价格上也会相应有所高低。
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之初,各大网络平台对于热门职业赛事的版权争夺,曾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虽然抛重金、投豪资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收益也不小,无论是该平台的品牌收益还是还是纯粹的商业收益,都要大于投入。但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市场价值越来越大,在各职业赛事版权费用的权重中体现明显,但赛事的商业价值变现依然存在着一些障碍,当依赖赛事转播的投入产出越来越不划算,也让很多平台在运营中感受到了压力。转播商自然会重新评估版权价值谋求出路。而一旦当外界也就是大环境方面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时,通过版权谋来的利益也会受到打击,甚至很难抗拒。
尽管赛事版权对于很多平台来讲仍然是拓展体育资源的重要版图,但在今年发生了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版权价值大幅降温,进而趋向合理已然成为市场的自然规律,多家企业高价纷争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
就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为例,经过中国篮协以及各方面的努力和运作,中职篮联赛已经和中超联赛成为了国内最具影响力、最具品牌价值、最趋于完善的职业化体育赛事,夏看中超冬观CBA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体育爱好者的生活习惯甚至是精神寄托。甭管中国篮球运动的水平如何,在联赛打造这一块,甚至有评论说CBA已经是除了NBA之外的国际篮坛第二大职业联赛,尽管有些许夸张的成分在内,但也不无道理,很多过往的有一定人气并且水平尚存的NBA球星、不少国家篮球队的主力球员纷纷来中职篮淘金,让CBA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景象,这也造成了不少网络平台纷纷争相购买中职篮赛事版权的热潮并从中受益。
但是今年似乎好景不在,最大的因素当然是受到了疫情的前所未有的影响。正常的赛程受到冲击并且无法保证,赛制的改变,由主客场制不得不改为赛会制,观众和球迷的入场受限,甚至大部分场次都是空场进行,球场本来该有的热烈气氛荡然无存。这使得本来就在大环境下收益骤减压力巨大的欲购买CBA版权的一些网络平台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联赛多项限制性政策出台降低关注度
另外,由于CBA对外援政策的修改,客观上也会影响到观众和球迷的收视欲望。并非诟病中国篮协和CBA公司的决策者,减少外援出场节次、制定外援工资帽等政策的本意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借以更好的锻炼国内球员,使其迅速成长并最终能够对中国篮球的人才培养和国家队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这些做法也确实收到了明显效果,至少近两个赛季以来,中职篮就收获了吴前、孙铭徽等国内球员中的超级球星,球权的支配回归到了国内球员的手里,他们也能打出漂亮的数据,表现出出色的能力并主宰比赛。
可同时肯定也有弊端,联赛的观赏性大幅下降是肯定的,试想当年的马布里、麦迪、阿泰斯特、斯科拉等即便是在美职篮中都算是巨星的球员的到来,让CBA比赛一票难求,让包括电视直播在内的所有直播平台收视率高居不下,那是一种怎样的繁荣?而到了这个赛季,甭说超水平外援见不到了,林书豪的离去,甚至还有在国内球员中独居一档的中国男篮第一人易建联的长期缺阵,球星价值锐减,不少球迷对于CBA的关注度一下子下降了不少,这些恐怕都是CBA版权变冷的原因。
随着腾讯和优酷两家公司与CBA版权的合同到期,今年4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和CBA公司达成五年续约,业界报道此次CBA新媒体版权续约达到了20亿元,创造了CBA历史上单笔合作费用的新纪录。据报道,尽管今年的赛事受到疫情影响,但咪咕没有压价,且出价远高于其他平台。
咪咕之所以在疫情期间果断出手拿下CBA转播权,实际上是出于对体育领域整体布局的考虑。而背靠中国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让咪咕有了足够的底气——其最大优势是依托于中国移动的5G技术优势以及庞大的用户体量。
互联网公司开始收缩“体育战线”
受到疫情影响,各大互联网企业的收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除了CBA的版权变化之外,北京时间9月3日,PP体育宣布与英超解约,双方的合作之路走到了尽头。PP体育在官方声明中表示:与英超在版权价值方面存在分歧。一边是全球最昂贵的足球赛事,一边是中国最大的体育赛事直播平台,双方的“正面交锋”引起了行业的关注。PP体育总裁王冬在2020国际服贸会上曾对记者表示:疫情加速了体育赛事版权市场回归理性,燥热的体育版权市场需要适时降温,这将是疫情后体育产业最大的趋势之一。
自天空体育在1992年高价拿下英超独家播放权以来,体育版权市场经历了一段狂飙突进的时刻,价格一路高飞猛涨。而如今,持续了近30年的涨势,似乎到了要划上句号的时候。在疫情巨大的影响之下,这或许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版权市场多米诺效应开始逐渐显现。
漫天高价竞夺版权的时代已成为中国体育市场的昨天,而在当下各大体育平台已逐步重视自身的运营,重视投入产出,逐步摆脱对赛事版权的过度依赖,将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作为版权方,版权价格也势必会适当降温。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面向大众的体育赛事,若能在保障基本转播权益的情况下适当让出一些空间给非谋利性质的用户,或许不失为扩大赛事影响力的一种手段。体育赛事的产业化商业化固然早就形成了模式,但其社会影响力、公益性也应该予以重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编辑/张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