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建新楼房 特困牧民搬新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23 08:10

WechatIMG3501.jpeg

雄求将约改镇的新家装修成藏族风格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偏远分散,住房质量和配套服务制约着当地牧民脱贫。北京市对口支援玉树以来,在2016至2020年间,实施了特困牧民及移民的住房建设,不仅改变了牧民的居住质量,牧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

从帐篷、土坯房搬进两室一厅的新居

从玉树市向西北方向驱车300多公里,翻过海拔4815米的哈秀山垭口,进入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曲麻莱县。在曲麻莱县的约改镇,一栋栋三层楼房整齐排列。近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走进这里一户四口家庭。

两室一厅,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女主人正在厨房烧火做饭,卧室里的小女儿已经酣然入梦。60平方米的总面积,对于雄求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来说,已经足够使用,暖调的藏式装修风格,更让人倍感温馨。

雄求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小区是北京的援建项目,他们在2018年4月免费入住,自己花两万元进行了装修。对于现在的居住环境,雄求很满意,因为和过去住帐篷、住土坯房相比,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改变。

自2010年“4·14”玉树地震以来,北京十年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30.7亿元,其中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投入资金3.8亿元,用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边界混居混牧区帐篷工程、曲麻莱县移民区住房等全州15个住房建设项目。2016至2020年间,曲麻莱县约改镇特困牧民及移民区住房建设项目,为特困牧民新建房屋364套。从居住分散到集中,牧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改变。

新居不仅方便舒适离医院学校还很近

时间回到1995年,雄求出生在曲麻莱县约改镇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在五个子女中排行老三,全家靠养牛、养羊维持生计。在牧场生活时期,雄求有“两个家”: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全家七口人拥挤在两间土坯房里;为便于放牧,每年7月到9月,全家又会搬进帐篷居住。牧场虽美,却存在诸多不便。

雄求回忆说,牧场不通电,照明只能用蜡烛,更别说使用电器;牧场没有煤气,做饭取暖只能烧牛粪,而现在用上了煤气和电暖器;过去的主食就是馍馍,牛羊舍不得杀,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肉;牧场不产蔬菜,吃菜的机会很少,来到镇上居住,家门口就是超市和菜店,吃到了白米饭和新鲜蔬菜,餐桌上越来越丰富。而最让雄求遗憾的,是牧场距离县城有200多公里远,加上过去交通不便,让他错过了上学的机会。

2015年,雄求结婚成家,大女儿于次年降生。虽然结婚时父母分给他们20头牦牛,但雄求并不打算继续过放牧的生活。为让后代不走自己的老路、能够上学读书,他们离开了世代生活的草场,举家迁往镇上生活。但在镇上租房的两年里,总让全家感觉居无定所。直到2018年,当地特困牧民及移民区住房建设项目落地,全家终于拥有了稳定的居所。

雄求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新家居住条件好,距离医院、学校走路只需20分钟,为抚养两个女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离开牧场后有机会学习更多技能

离开世代生活的草场,如何维持生计?据雄求回忆,儿时虽然家里有上百头牦牛,但有一年遇到暴风雪,草场被大雪覆盖,导致很多头牛饿死、冻死,因而感觉放牧还是靠天吃饭。离开牧场时,他将自家的牦牛交给了哥哥帮忙照看,成年牦牛每头能卖到四五千元。

在镇上,雄求和妻子主要靠挖虫草为生,全家每年能有上万元收入,同时打一些零工。

雄求虽然没有读过书,却能听说藏、汉两族语言,通过自学,他还能在微信上读写藏文和简单的汉字。雄求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未来他想在当地开一家小超市。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牧民住进楼房,政府并不是就不管了。考虑到牧民迁居后的就业问题,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支援800万元启动建设的“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中心设置了唐卡、厨艺、汽修、藏服、理发、美甲、挖掘机等21个专业,曲麻莱县的特困户在中心可以接受免费培训,从2016年投用至今,已有1783人学成毕业,就业、创业率达到70%。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登山产业见证青藏高原生态不断向好
新华社 2024-08-15
高海拔登山助力高原乡村振兴
新华社 2024-08-12
国家公园守护旗舰物种
新华社 2023-08-21
摄影师和牧民一同花6年时间拍摄完成首部罕见的雪豹纪录片
扬子晚报 2023-08-14
青海三江源牧民摄影师:用相机呈现生态影像长卷
中国新闻网 2023-07-27
图记 | 从定居到安居,帕米尔牧民生活之变
新华社 2023-03-25
北京三年投入28亿资金支援帮扶拉萨、玉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6
“环保卫士”索南达杰牺牲近30年 三江源保护三次升级
华西都市报 2021-1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