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买医院 网络互助平台转型新路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11 21:19

近期,轻松筹投资银川朵尔互联网医院并成为其大股东。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业内对其商业变现路径的讨论。

从众筹平台到浸入医疗体系,网络互助逐渐从单一的互助走向健康全产业链。这背后或隐藏着行业早期幸存者的生存逻辑。

向保险、大健康生态靠拢

近年来,网络互助平台凭借“低门槛”和“公益性”特征,逐渐被人们当成商业保险的替代品和补充。

轻松筹近年来的布局,也显示出这家公司意欲实现在互联网保险和健康产业两条赛道上进行拓展。

在保险方面,轻松筹的轻松e保与众安保险、安心保险、华泰保险等国内知名保险公司有深度合作。并引入资深保险人弘康人寿原总经理张科、安心保险原总裁钟诚加入。

然而,从保险公司“七盈八亏”的发展路径来看,前期公司实现稳定盈利相对困难。且互联网保险公司科研投入费用高,保费规模相对较低,难以摊薄成本。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网络互助平台,虽然可以深度参与保险产品的研发,但最终发行方仍归属保险公司。

同时,网络互助平台相对于保险公司,其盈利、支出情况均不透明并且存在产品误导和销售误导、虚假宣传等情况。这些销售中产生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网络互助平台的形象。

网络互助平台从业人员表示,无论是众筹还是卖保险,网络互助平台已不局限于靠收取服务费来赚钱,而是逐渐像保险公司一样瞄准医疗健康产业的上下游。

据了解在国外,早已形成保险、医疗服务、健康保健相互协作的整合医疗服务网,以互助、保险为切口,健康保障机构与医院形成密切合作。这种模式,基本由私营医疗集团操作,在利益分配和资源管理方面都有统一标准。

2019年10月,轻松集团CEO张科在参加某公益活动时表示,已经合作的医院超过5000家,其中三甲医院超过500家。据了解,轻松筹公益行与多地区重点医院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当前医院需求相匹配的公益项目。

事实上,对于网络互助平台来讲,谋求与公立医院的深度合作并不容易。与社保相比,我国商业保险和互助的发展深度远远不够。同时,网络互助平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医院方也缺乏相关的合作标准。

公立医院合作难,那能否另辟蹊径?

今年5月下旬,银川朵尔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其股东新增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奥佳安视科技服务中心(有限合伙),二者分别持股70%和5%;原全资大股东北京网医联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下降为25%。轻松筹为大股东。

针对此事,北青金融联系轻松筹,截止发稿前并未收到答复。

对于轻松筹的这一举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认为,当前的网络互助平台不再仅仅追求互助金,更希望跟医院和整个医疗服务结合起来。与医院合作或者投资互联网医院,有助于其向大健康方向拓展。

也有业内人士对轻松筹与上游医院结合出来的利益链,未来能否继续秉持公开透明、公益优先的态度提出质疑。在这背后,网络互助平台如果同时是筹款平台和医疗服务(资金最终流向)的关联方,是否会存在利益冲突。

与产业链巨头同台

在轻松筹宣布投资银川朵尔互联网医院之前,相互宝的东家蚂蚁金服和水滴筹均在医疗产业方面有所动作。

根据企查查显示,2018年水滴投资的妙医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年该公司投资成立济南水滴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2019年4月,妙医互联投资成立济南益方达大药房有限公司。

相比轻松筹和水滴筹,蚂蚁金服显得财大气粗。2019年5月23日,阿里、蚂蚁金服附属公司认购阿里健康旗下doctor you约22.7亿港元股份。据了解,doctor you是一个临床医学科研辅助平台,医学影像云平台,临床医师能力训练平台。

2019年10月27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美年健康股东合计向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和云锋基金转让美年健康股份604,884,840股,约占美年健康总股本的16.16%。其中,阿里巴巴及其关联方将受让约10.82%美年健康股份,交易完成后将成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东。

据了解,美年健康一家专业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上市集团,旗下包含健康大数据平台、远程医疗及互联网医院、健康金融以及中医药产业链,拥有全国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

据睿安管理咨询发布的《互联网医院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互联网医院已达294家。同时,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四川等10个省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报销的具体情况。

朱俊生表示,对于互联网医院来讲,与网络互助平台合作可以帮助其获客,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在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可简单概括为“大病互助+医疗”,其中,网络互助发挥了类保险的功能,把保险与医疗服务进行了整合。

竞争激烈催促转型

作为国内较早发展起来的网络互助平台,从轻松筹的发展路径可看到网络互助行业的缩影。

回溯至2014年,轻松筹上线,凭借着大病筹款、梦想筹款等多样化服务以及打通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模式,轻松筹迅速吸引了一批用户。直到2016年,水滴筹成立,市场逐渐倾斜。目前,轻松筹的融资历程停留在了2017年的C轮2800万融资。而水滴筹则于2019年6月完成了C轮10亿元融资。

据悉,2016年4月轻松互助上线。之后半年内,除水滴互助外有明确工商登记的还有9家互助平台上线。平台的激增滋生了各种乱象,由于用户缴纳费用可沉淀资金池、非法从事保险业务等问题,诱发各类监管风险。

2016年底,原保监会发文称:网络互助平台并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及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其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难以管控。根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对于非法从事或变相从事保险业务的,将依法予以查处。严管之下,大量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服务,行业迎来洗牌期。

面对内忧外患的互助平台开始谋求新发展。轻松筹的眼光也逐渐从大病救助延伸至事后补救,意欲打造以健康保障为基础的商业闭环。2016年8月,轻松筹取得了保险经纪牌照,并在随后推出了健康保险产品轻松e保;2018年,轻松筹旗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轻松健康正式入局国内医疗健康领域。

同年,阿里推出相互宝,正式入局网络互助,彼时,有媒体报道相互宝9天用户数突破1000万,打破了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用户纪录。这样的成绩,似乎让互联网巨头似乎看到的流量变现的绝佳出口。随后,滴滴、苏宁、奇虎360、美团也相继加入。

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无疑搅动了整个行业。近期,茶道燕梳(聚焦保险行业,辐射养老、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公益平台)发布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1季度,正常运营的各类网络互助平台已超20个,注册会员超过1000万的平台有5个。全行业累计注册用户已超过3.38亿,较2019年新增2000余万,同比增幅6.68%。2020年以来,规模以上网络互助平台累计筹集互助资金达92.12亿元,较上季度增长近37亿元。累计受助用户超过7万人,比2019年增加2.7万人。

庞大的数据背后,是网络互助平台各方利益的勾连。今天的网络互助平台,不仅仅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众筹平台,还发展成为互联网保险、医疗服务平台。

据网络互助平台从业人员透露,早期网络互助平台的焦虑,迫切希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化解。同质化竞争、获客渠道收窄、产品落地困难成为多家平台的发展瓶颈。同时,由于平台早期主攻下沉市场,虽然用户基数大,但转化率并不高。市场上同类产品增多后用户可选择增加,在接受保险和配套医疗服务方面多有顾虑。当客户参与平台的实际成本与其真实风险水平不相匹配时,会直接影响平台运营的可持续性。

2019年9月19日,轻松筹宣布轻松筹更名轻松集团。未来,其商业变现的路是否轻松,仍待时间检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李自曼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轻松筹:政策引领下的大病救助领航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8
数字健康先锋 轻松筹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现代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6
水滴筹二度回应70%高抽成!灰产泛滥,大病众筹平台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 2022-08-23
网络互助平台相继关停后超亿用户“裸保”
证券日报 2022-01-24
网络互助平台的2021年:9家关停 其中7家运营不足3年
证券日报 2021-12-14
网络互助关停潮来袭 清理“类保险”正当时
上海证券报 2021-04-02
水滴筹发布官方声明:平台正常运营 不受水滴互助升级影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01
15楼财经 | 水滴筹、轻松筹纷纷澄清:业务正常运营,仅关停互助业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31
最新评论